毕节彝文双语学校致社会各界的感谢信
中国彝族网(毕节)阿爵谷摩 讯 贵州省毕节彝文双语职业学校是贵州省和毕节市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抢救、保护传承彝族悠久传统文化,于2011年11月批准成立,2012年秋节正式招生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是一所个人出资兴办,政府扶持,面向社会招生的民办教育机构,是贵州省乃至全国唯一一所专门从事彝文古籍文献和毕(布)摩经籍教学研究的中等职业学校。学校以“救书,救人,救学科”为办学宗旨。学校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要求经济回报。实行全免费吃住,不收取任何费用,无偿为教职员工和学生提供笔墨纸张和教材课本,免费为全校师生订制校徽校服。学校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办学理念,注重培养人才,传承文化,规范文字,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为前提,以抢救彝族文化为重点,以规范彝族文字为抓手,以推动彝区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教学中以毕(布)摩文化教学为核心,彝族文字、语言、文化艺术、景区导游、实用技术等培训为辅,培养出系统地掌握彝族语言文字知识,熟悉彝族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能从事教学研究、翻译、编辑出版、文学创作、景区导游、脱贫致富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跨越发展,促进彝族人民与其他兄弟民族一道同步进入小康。
学校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草海镇城郊的滨海大道旁(工贸职业学院综合楼5-6楼),在校园内可见草海湖全景,视野开阔,环境安静,交通便利。学校目前有教职工12人,有来自贵州毕节、六盘水,云南昭通、昆明和四川泸州市叙永、古蔺等地的在校生149人。学校结合实际总结了一套优质教学和管理模式。即学校实行“无双休日”和“每节课一小时”教学制。采取暑假不放假,寒假多放一个月,解决学生避寒问题。在以布摩经文和彝文经典为主进行教学的同时开设国学教育、时事政治、礼仪、体育、音乐等课程;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强。2013年至2015年学校先后组织学生分别参加了在云南昭通、贵州毕节百里杜鹃、威宁赫章以及六盘水等地举行的火把节彝族年及其他庆典活动,均获好评。
由于历史因素加上地理格局,形成了本地布摩难以使用外地布摩经书的局面,导致各地在做同一祭祀活动时,各地的做法也不尽一致。针对这种缺陷,学校目前收集了全省各地的布摩经书数百部(本),根据其内容进行了规范整理,本地布摩经书上没有的内容,从外地经书上进行补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布摩经典教材,今后,这套经典教材在全省各地都较为适用。当前,学校已整理规范各地的布摩经典教材共计60余本。紧接着,学校将把这60余部经典翻译整理成汉文,将经典彝文和布摩经文写成《滇川黔桂彝文字典》的标准规范彝文并注国际音标,面向社会公开出版发行。学校将分别面向四川、云南、广西三地区,分别各招聘3名布摩作为学校教师,然后将各彝区的布摩经书翻译整理成各种方言的读法,逐步做到彝文字的统一,最终达到真意义上的统一。
学校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日常教学开支都是靠寻求项目经费支撑解决,数量极为有限。当前学校的困难首先是无经济实力聘请部分外籍(布摩)教师到学校任教,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其次无经济实力翻译整理60余部布摩经典系列教材,高质量的彝文教材仅限于学校内部教学使用,不懂彝语文的人无法识读;第三由于无资金建学校,校舍条件影响着学校正常教学,由于校舍条件有限,无法扩大招生规模。虽然当地政府于2012年就已规划出了150亩土地作为学校建设之用,但是由于缺乏资金,现在还没有动手修建。对于今后的发展方向,学校将争取把学校建设纳入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项目;建议国家教育和有关部门将彝文及彝文古籍经典教学纳入国家国民教育体系并给与专业代码;争取地方财政部门将我校开支列入财政预算,在资经上给与大力支持,以解决我校无经费聘请教师和学校运转经费缺乏的困难;同时申请对我校彝语教师给予特殊政策,在招考中,在学历上降低门槛,解决编制,并对我校毕业于给予政策优惠,充分吸收我校毕业生就业;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与资经扶持,使学校能早日建成。
贵州省毕节彝文双语学校自办学以来,学校得到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单位和广大彝族同胞、爱心企业、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贵州省政府有关领导,全国人大财经委、九三学社中央有关领导专程前来学校视察,听取学校办学情况汇报并专题向国家教育部、国家民委附函介绍学校情况;各地省市彝学会领导多次亲临学校看望师生并给师生传授彝族历史知识;毕节市政府、人大、协政、贵州民族大学、毕节学院有关领导同志多次过问学校的办学情况,并给学校以经济支持;省民委及省民委古籍办、语文办的领导亲临学校调研、检查指导;威宁县委政府领导多次过问学校建设,并敦促政府加快学校的建设进度。
2015年10上旬,威宁县教育局局长肖良宪到我校检查指导工作时,了解到我校学生使用的课桌还是已经淘汰的破损的旧课桌,学生宿舍里也没有储物柜,为了支持学校办学,改善学校教学和住宿条件,肖良宪局长当即表态,向学校捐赠100套课桌凳和40个学生宿舍储物柜。至10月27日,100套课桌凳和40个储物柜全部订做并运送到校,学校教室的课桌全部焕然一新,学生宿舍摆上了崭新的储物柜,学生的衣物用品也印有了储物柜不再胡乱放置,学生宿舍变得更加干净整洁。
2015年11月中旬,我校学生王高升等十余人参加第七届乌蒙山彝族青年联谊会演出并在交流会上就贵州省毕节彝文双语职业学校办学情况作了专题发言,了解学校以我校是一所以保护、传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立足地方,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公益性民办职业学校,得知学校在办公和图书室建设等方面需要帮助的愿望后,贵州小蜜蜂背篼劳务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来自贵州六枝的张林先生和爱盟基金会随即表态向我校捐赠台式电脑3台并承诺在今后进一步给予力所能及的帮扶,其所捐物资分别于12月23日运送到位。我毕节彝文双语学校王定林副校长代表学校接受捐赠,这些电脑的投入使用将为我校今后办公提供便利。
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单位和广大彝族同胞、爱心企业、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不仅为学校提供了资金支持,还为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和教职员工缺乏提供提供了大力帮助。值此年关到来之际,一并致以真诚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我们坚信,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社会各界、广大彝族同胞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我们一定会将学校办成一所既有民族特色,办成西南乃至全国彝文双语教学基地、双语人才培训基地、彝文古籍科研基地,同时又功能多样的民族职业学校,为彝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为地方旅游文化事业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砖添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