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呼吁为贵州省毕节彝文双语职业(毕摩)学校捐赠购买一台多媒体投影仪

1611 0
发表于 2016-6-15 11:03:3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呼吁为贵州省毕节彝文双语职业(毕摩)学校捐赠购买一台多媒体投影仪


图片1.png


  一、贵州省毕节彝文双语职业(毕摩)学校简介

  在祖国大西南的乌蒙山威宁自治县境内,活跃着一所兴新的彝文双语职业(毕摩)学校,校园里时时传出阵阵读书声、唱歌声。但所读和唱的内容大多人都听不懂旋律了,可师生是那么的投入和虔诚。这是一位年近十高龄的彝族退休老人为抢救、传承濒临消失的古老彝族文化,为推动彝区经济发展同步小康而创办的西南唯一的一所纯彝文职业(毕摩)学校。在这个学校里,师生们念诵的是濒临失传的古老彝文,唱跳的是即将失传的彝族传统婚歌《阿买恳》和丧歌《克合呗》等。自办校至今四年里,抢救了一部分彝文古籍经典,培养了一批文化传承人。但是,这一传奇、艰难的办学历程才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

  贵州省毕节彝文双语职业(毕摩)学校是经贵州省毕节市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为了抢救、保护传承彝族悠久传统优秀文化,于2011年11月批准成立,2012年春季正式招生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是一所个人出资兴办,政府扶持,面向社会招生的民办教育机构,是贵州省乃至全国唯一的一所专门从事彝文古籍文献和毕(布)摩经籍教学研究的中等职业学校。学校以“救书,救人,救学科”为办学宗旨。学校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要求经济回报的相当于公益性学校。实行全免费吃住,不收取任何费用,无偿为教职员工和学生提供笔墨纸张和教材课本、订制校徽校服。

图片6.png


  二、办学情况

  学校位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草海镇城郊的滨海大道旁(工贸职业学院综合楼5-6楼),学校目前有教职工13人,有来自贵州毕节、六盘水,云南昭通、昆明和四川泸州市叙永、古蔺等地的在校生149人,收集了川滇黔桂四省区的布摩经书数百部(本),各类图书千余册,并根据其内容进行了规范整理, 当前,己规范整理了适用于四省区的毕摩经书教材一套(60余册),紧接着,学校将把这60余册经典用 《滇川黔桂彝文字典》字样 翻译整理成彝汉文并注国际音标的教材,面向社会公开出版发行。学校还、将分别面向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四省(区)招生和招聘毕摩作为学校教师进行教学,培养彝学乡土人才。

图片7.png


  三、教学进度及存在困难

  但是,学校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日常教学开支都是靠寻求项目经费和社会捐赠解决,数量极为有限。好在 自办学以来,学校得到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单位和广大彝族同胞、爱心企业、基金会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持和帮助。2015年10月,威宁县教育局向学校捐赠100套课桌凳和40个学生宿舍储物柜。11月中旬,贵州小蜜蜂背篼劳务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来自贵州六枝的张林先生和爱盟基金会向我校捐赠台式电脑3台。大大改善了教学条件。

  目前,学校学生在老毕摩的带领下紧张地进行模拟教学,来自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的吴雪瑞老师无偿为学校提供摄影设备并亲自拍摄教学视频。但是,由于没有多媒体投影设备,大量的民间收集摄影录像资料和教学视频等资料无法播放给师生观看,只能挤在办公室电脑旁观赏,平时的教学也只能通过传统的黑板进行教学,工作量大,效率极低。2016年9月,学校将迎来新一届的学生,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远满足不了教学需求。因此,为了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迫切需要一台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特向广大爱心人士和组织,彝族同胞们寻求2至3万元的捐助,用来购买多媒体投影仪及相关教学设备。不甚感激!

  请相信,我们将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社会各界、广大彝族同胞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一定能办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西南乃至全国彝文双语教学基地、双语人才培训基地、彝文古籍科研基地、功能多样的民族职业学校,为彝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为地方旅游文化事业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图片9.png


  四、募捐途径

  1、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组织可直接将爱心善款捐到学校办公室
  地     址: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草海镇贵州工贸学院内综合楼六楼毕节彝文双语职业学校办公室
  联 系 人:王定林副校长
  联系电话:08576516166

  2、广大爱心人士、组织和同胞可以将爱心捐到以下银行卡号
  银行:建设银行
  卡号:6227007100150132433
  持卡人:王高升

  3、通过支付宝转账捐赠爱心
  支付宝账号:18285116302(王高升)
  
  4、通过微信、QQ捐赠爱心
  微信号:18285116302(阿爵谷摩)
  Q  Q号:1292755074(阿爵谷摩)

图片12.png


  五、资金使用监督及投诉

  为保证爱心人士捐助的款项能够落到实处,改善学校教学环境,中国彝族网将实时通报款项适用、进展情况,接受大众监督。
  
  监督、投诉联系人:苏月飞阳 电话:132-6932-1491 微信号:noosuu

  信息发布:中国彝族网(www.yizu.co) 彝人传媒公众号平台(vipyizu)

  备注:为便于我们及时统计、整理、公布爱心人员名单和爱心资金,请各爱心团队、爱心人士、爱心同胞捐赠时截图和留言给我们,再次谢谢大家!

图片3.png


图片4.png


图片10.png


图片11.png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