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民族村寨 | 七星关区小吉场镇 新建村将打造“彝家生态园”

2312 0
发表于 2016-6-25 21:59:3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民族村寨 | 七星关区小吉场镇 新建村将打造“彝家生态园”


小吉场.jpg


  苍山如黛,杨柳依依。油路逶迤,农舍飘香。

  从毕节城区出发,从碧海大道上行驶至金海湖新区小坝镇刘华村王家坝组路口处向左转,进入了一条新改建的6米宽的柏油路,这就是通往七星关区小吉场镇新建村的通村油路。

  徜徉在林间蜿蜒的柏油路上,鸟声啁啾,花香四溢。打开车窗,山间绿油油的林木映入眼帘,沐浴在乡野间漾起的阵阵清新空气里,沁人心脾。二十几分钟后,一座座身披绿装的小山头展现在眼前。置身于这静谧、幽美的山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博大而温情的怀抱。

  新建村位于小吉场镇西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7.5公里,海拔1680米,辖7个村民组,居住着汉族和彝族460户1994人。其中,彝族784人,主要分布于该村天星桥组、兔儿山组、青冈林组。

  “哐当,哐当……”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大约千余平米的地块上,一台挖机正伸着铁壁把高处隆起的泥土和石头转运到低洼处;十几个戴着安全帽的工人们在两栋只有两三层的建筑物上忙碌着。

小吉场2.jpg


  “两个月以后,这里将会是一个‘彝家生态园’”。同行的七星关区财政局下派驻新建村“第一书记”胡玉波指着那块地说。

  据胡玉波介绍,将建的彝家生态园位于新建村天星桥组,此地具备良好的田园风光,交通便利、空气清新、环境幽静、四季宁静,是理想的生态旅游度假区。

  “综合城郊、村庄、果园、彝家等种种意象,自然天成的果园和浓郁的彝家风情,对城乡居民来说,无疑都是神往之地。”胡玉波说。

  “‘好马还需好鞍配’!如此优越的条件如果不加以好好利用,就太可惜了!”牵头创办该生态园的村民刘宏尧感叹道。

  谈及创办生态园的最初动力,刘宏尧说,自己在外打工的六七年时间里,从外地的旅游开发中得到不少启示,加上天星桥的植被好,没有遭到破坏,又是彝族村寨,彝家文化氛围浓厚。于是,2016年春节前,他对乡亲们说出了自己想要打造“彝家生态园”的想法。没想到提出来以后,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

  刘宏尧说,彝家生态园以生态保护为本,全面保护好现有的地形地貌、动植物资源,保证生态系统稳定不被破坏。以“生态健康游”为主题,建成集旅游休闲、野外健身、自然生态教育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其建成后,可带动七星关区休闲产业经济的整体发展,因地制宜,建设与森林、田园、自然山水共生的生态农业园区。

小吉场3.jpg


  据了解,为了保证项目能够更快更稳地付诸于实践,也便于支持该项目的12户村民能够保持长久的合作关系,经过大家一致协商后,决定以合作社的方式运作,遂成立了毕节市七星关区彝家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了尽快推动项目的发展,合作社的股民们想尽办法自筹资金,并把自家的土地拿出来和其他未加入村民被占的土地进行调换,流转了170亩土地。

  按照计划,彝家生态园分两期打造,第一期占地30余亩,主要为餐饮、宾馆、广场、篮球场等基础设施的建造;第二期主要倾向于垂钓、跑马场、攀岩等娱乐设施建设。“目前,第一期总体已完工80%,预计7月20日以前全部竣工。”说这话时,刘宏尧的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仿佛生态园的雏形已现于他的眼前一般。但对于这个休闲场所的落地期限,他的心里有些迷茫。

  “项目虽然得到了彝族同胞们的一致支持,自筹资金200多万,但这偌大的项目需要的资金也庞大,所以当前面临的一个最大困难就是资金短缺。希望政府能够给予大力支持,帮助传承和弘扬这里的彝族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彝家风情。”面对目前的困境,刘宏尧这样说道。

  “随着近年来国家假期的调整,小长假相对多了起来,但由于假期短,大多数人已不大愿意拖家带口远游,就于无形中促成了乡村旅游的火爆场面。如果这个生态园能够按期运作起来,这里的人们也将吃上‘旅游饭’。40分钟左右的车程也不远,周末或小长假等休息日,相信大多数上班族都会愿意带着父母和孩子来体验这里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原生态的彝家风情。”胡玉波如是说。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