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彝族民间史诗 阿细的先基 分析

2231 2
发表于 2008-6-7 21:16:1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彝族民间史诗 阿细的先基 分析




苏月飞阳
来源百度贴吧  苏月飞阳吧

摘要:《阿细的先基》是彝族支系阿细人的史诗,主要流传在云南弥勒县西山一带的彝族地区,人们主要是经过口头传诵,口耳相传来传承这一史诗。《阿细的先基》内容丰富,虽然不是彝族文化的主要传承者,但是在彝族社会重具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本文拟从天地万物的产生、人类的诞生以及宗教祭祀与神灵等方面,对《阿细的先基》中的创世部分进行简单的分析与阐释。

关键词:天地万物的产生  人类的诞生   神灵与祭祀


彝族人口众多,居住地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等省区,呈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状态。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的古老民族,在整个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智慧的彝族先民不但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而且流传下来了大量的史书经典等具有史学价值的宝贵文献。彝文文献浩若烟海,包罗万象,其主要内容有天文地理、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宗教礼俗、工艺技术、哲学思想、医学病理、占卜预测等等。其中表叫著名的文献有《西南彝志》、《宇宙人文论》,《阿诗玛》、《勒俄特衣》【注释】等等。另外又有史诗《梅葛》、《阿细的先基》等广泛流传于各支系彝族地区。


《阿细的先基》是彝族支系阿细人的史诗,主要流传在云南弥勒县西山一带的彝族地区,人们主要是经过口头传诵,口耳相传来传承这一史诗。“先基”就是彝语(阿细)的音译,汉语意思即是“歌”的意思,是整个史诗的是个曲调的总称,也是这一部作品的主要基调。

这部用“先基”的曲调谱写的传统诗歌,格调基本上是固定、系统的,与诗词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叙事长诗。“先基”历来都是口耳相传的,至于这部《阿细的先基》长诗,近现代以来曾经进行了两次收集与整理,第一次是一九四四年的“阿细的先鸡”,第二次是一九五八年昆明师范学院五五级学生为主的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红河调查调查队收集整理的《阿细的先基》。本文所根据的便是这个五八年的本子。阿细的先基内容广阔,包括了天地万物以及人类的诞生、生产生活的习惯、神灵与祭祀,婚姻恋爱等内容。本文将分别从天地等万物的创造以及人类的诞生、神灵与祭祀等方面对彝族民间叙事长诗《阿细的先基》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对其进行必要的评述。

[ 本帖最后由 菲菲-阿嘎 于 2008-6-8 12:53 编辑 ]

评论2

搬家王楼主Lv.7 发表于 2008-6-7 21:16:57 | 查看全部
三、神灵与祭祀

彝族宗教形态还处于原始宗教的较高级阶段,灵魂崇拜、祖先崇拜、灵物崇拜和迷信鬼怪是彝族的主要信仰。宗教的主持者有苏唉和呗耄两种,宗教活动包括:占卜、祭祀和巫术等方面。下面分别说明一下上述几种崇拜形式。

灵魂崇拜:彝族人相信人的灵魂是不灭的,人是灵魂和躯体的统一体,且灵魂男女有别。男性的两个灵魂分别称为“衣那”和“曲谢”,前者附在人的身上,保佑人不生病,后者则是保护男性的前一个灵魂;女子的两个灵魂分别成为“衣那”和“格非”,前者同男性,后者是女性的生育神。

祖先崇拜:彝族人相信人死亡后,灵魂有两种命运,一种是变为鬼神,另一种是超度到“木石哈母”和祖宗们会合。因此,父母死后,儿孙们要为父母安置灵牌和盛大的送灵仪式,护送父母的亡灵超度。

灵物崇拜:彝族人相信“母尔木色”是主宰大自然的神灵,幻想这些神灵是有意志力的,自然界的各种自然灾害和自然现象的产生都是与这些灵物有密切关系的。

迷信鬼怪:彝族人把所有对人类产生不利影响的事件,特别是人的各种疾病的产生,都归结为是鬼怪作祟。

苏唉和呗耄都是祭师,是各类宗教活动的主持者,是人与神鬼之间的沟通者。苏唉的法术主要是驱鬼治病,他的法器是一个叫做“格则”的羊皮鼓。呗耄是掌管彝文传播的人,彝族人相信毕摩是由天宫派遣下凡的,希望能够通过呗耄与神灵的交往,企求一切能平安如愿,因此,在漫长的社会历史演变过程中,呗耄就成了为彝族社会生活中主持祭祀,排解灾祸,占验凶吉,主持盟誓以及进行裁判的神灵代表和法力的象征。呗耄的法器有:法帽、法衣、签筒、鹰爪、经袋、神扇,托器等,这些法器在各种仪式中有着特殊的功能和作用。法帽是呗耄与神接触的保护伞,鹰爪是护法和神力的象征;神扇可用来驱鬼。因此,彝族人把呗耄尊崇为即掌握神权、又把握文化,又指导人事的角色。

  

在《阿细的先基》一书中,就出现了大量的神灵的名字,诸如用柱子顶天的天上的阿底神,他让天不再摇晃,稳住了天;用银链子栓住大鱼的天上的银龙神,他稳住了大地,使大地不再晃动;将太阳洗亮的金龙男、女神,将月亮洗亮的银龙男、女神;找寻树种的忒别厄、尼别厄,施舍种子的天官爷爷、娘娘,风神赫梭、雨神拉赫滋;补天的男神阿沙、称地的女神阿兹;造人的男神阿热、女神阿米。

在彝族的信仰世界里,神灵的观念是多元的,不只是造化天地万物以及人类的原始神灵,更是造化出来的世间万物也都具有灵性,也都是要被崇拜的。由于对自然的畏惧,便产生了自然崇拜;在原始的生态环境下,人民意识到人口的危机性,认识到繁衍生息的重要性,因而便有了生殖崇拜;又因为人们还不能搞懂人类的来历,于是便有了将各种图腾物作为图腾祖先的图腾崇拜;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入父系社会,逐渐形成了现在的祖先崇拜的雏形。

祭祀是宗教的必然,伴随这各种信仰形式的出现,也必然伴随着各式各样的祭祀形式。祭祀,在整个的彝族文化的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历史地位。

《先基》中说,人类经过繁衍生息,有了自己的生活形式后,面对陌生而强大的自然环境,便开始将希望寄托在了寻求祭祀活动上。对神灵的祭祀是从牲畜开始的:
“不吃草的牛
想着家里的粮食
放牛放了七年
牛害温病死了很多
那个(放牛)的阿兹呀
不敢回家去
就跑到山上去住
天上的金龙神
天上的银龙神
骑着金马来
骑着银马来
他俩告诉放牛人
快快去祭关牛的神”【引用8】

这便是祭祀神灵的开端,他是怎样祭祀的呢?《先基》里也有交代:
“一年三百六十天
拿三个木叉叉献饭”【引用9】
“木叉放在软石上
山上的松枝当香点
树花做酒盏
木瓜露水作酒
带雪的百合花当饭
草上的霜当盐巴
这样去献神”【引用10】

然后又说明了怎样祭年,年神,月神,大神二神等等。二月的时候要祭祀密枝神、三月的时候要祭祀龙神、四月祭祀山神、五月祭祀骂神;XXXXXX,是火把节,要烧火烧死害虫,祛除病害等,第二天还要叫魂;七月祭祀祖先,这是彝族祭祀中最重要的节日,“寻根”。八月祭祀叶神、九月祭祀地神、十月祭祀石神、十一月(冬月)祭祀树神、十二月(腊月)祭祀天神。一年十二个月,一年三百六十天,每月都要祭祀,每月都要供奉,这样才能保护牲畜,保护庄家,天神庇佑人类,风调雨顺。

[ 本帖最后由 菲菲-阿嘎 于 2008-6-8 12:55 编辑 ]
搬家王楼主Lv.7 发表于 2008-6-7 21:17:23 | 查看全部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外,《先基》还写到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婚姻与恋爱以及其他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宇宙的产生、信仰与祭祀方面分析了《先基》所反应出的彝族的宗教信仰方面的内容,对于生活的其他方面,对然也包含有宗教的性质,但是在本文中,将不予阐释,鉴于知识与专业的有限性,更多的问题将留待分析与解决。

  

【注释】:

1.《阿细的先基》 六页 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红河调查队收集翻译整理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59.10.

2.《阿细的先基》 九页 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红河调查队收集翻译整理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59.10.

3.《阿细的先基》 十页 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红河调查队收集翻译整理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59.10.

4.《阿细的先基》 十一页 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红河调查队收集翻译整理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59.10.

5.《阿细的先基》 三十二页 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红河调查队收集翻译整理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59.10.

6.《阿细的先基》 三十三页 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红河调查队收集翻译整理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59.10.

7.《阿细的先基》 三十四页 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红河调查队收集翻译整理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59.10.

8《阿细的先基》 八十页 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红河调查队收集翻译整理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59.10.

9《阿细的先基》 八十页 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红河调查队收集翻译整理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59.10.

10《阿细的先基》 八十一页 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红河调查队收集翻译整理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59.10.

朱崇先 《丰富多彩的彝文文献》

“尔比”是彝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常被喻为生活中的“盐”,行动上的“灯”。它是彝族人民千百年来生活、生产和奋斗经验的总结和综合,是彝族人民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的体现,是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彝族文化的精华。彝族尔比包括了格言、谚语、成语、典故、熟语、歇后语、惯用语等,内容涉及生产生活、伦理道德、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天文地理、哲学律典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是包罗彝族社会万象的思想文化宝库

[ 本帖最后由 菲菲-阿嘎 于 2008-6-8 12:55 编辑 ]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