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曲比兴义 于 2009-10-29 13:38 编辑
在大风顶目睹500年一遇的天文奇观
曲比兴义
2009年7月22日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将在我国境内掠过,在长江流域一带可以观察到这一举世瞩目的天文奇观。听到这一消息后,全世界的天文爱好者和广大的猎奇人士,都在为这一时刻的到来兴奋不已。他们纷纷来到中国,选择最佳的观察点,准备一睹这500年一遇的天文奇观。如何才能目睹这一伟大的天文奇观?我却选择了大风顶。
说起大风顶,我对它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我家住在荣丁镇后池村老厂小组,那里正面对着这座美丽的自然风光。每当晴空万里时,坐在家门前,就能看见大风顶如若仙境一般的风光。每年夏季,放牧的人们像虔诚的朝圣者一样,赶着自己家的牛羊,露宿数日,赶到大风顶去放牧。冬季,大风顶被皑皑的白雪覆盖着,大风顶犹如一块无暇的白玉,天然的纯洁,无暇的美丽。后来,因为有了国宝大熊猫,大风顶被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吸引了许多世人的目光,也成了我们马边人耳熟能详的名片。然而,由于路途太远、行程太难等因素,我始终无法实现登上大风顶的愿望。这次,面对500年一遇的日全食的到来,我终于有了一次登大风顶,去享受自然、沐浴阳光、漫步草甸的机会了。
7月20日,我匆忙在马边文化群网上发出了邀请。没想到文化群友中的男士都望而却步了,倒是几个女文友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其中,我最佩服的罗莉,表现最为积极。罗莉这个小女孩,不止外表文静而端庄,她的内心也是深邃而多彩。她写的文章即有女性的细腻纯真,又蕴含着丰富的逻辑和哲理,总给人许多开导和启发。特别是现在文人们都倾情于为官场溜须拍马的时代,像罗莉这样面对生活,追求个性的文人是不好找了。后来,罗莉又邀来了何为,何为是一个摄影痴迷者,对艺术的追求到了一种至高的境界。我曾在马湖采风时,领略了她的风采,感受到了她对艺术追求的无畏精神,登山就是需要她这样的执着和追求。后来,妇联的文友王雪花也参加了我们的队伍,这女子用情写作,文风纯朴,视角多彩,她从一个山区女子成长为作协成员,总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还有来自四川大学的女生严洁和刚刚初中毕业的胖胖小刘、帅哥陈万新老师及我的夫人、侄女,都加入了这次登大风顶观日全食的行列。然而,尽管大家对登大风顶,观日全食奇观的愿望表现出超乎我想象的热情,但我对他们能否登上海拔在4000多米高的大风顶,仍心存疑虑。因为,在我的内心深处,我对马边人的吃苦精神和猎奇决心是一直持怀疑态度的。
7月21日,带着一颗登上大风顶,观光日全食的虔诚之心,我们一行九人从县城出发了。我们先搭乘开往三河口乡的大巴到菠萝电站,然后,我们又在菠萝换乘了一辆开往美姑瓦黑的越野车,向着我们神往的大风顶进发。在接近中午时分,我们一行人终于来到了美姑县树窝乡。在树窝下了车,在一个简陋的小饭店里,简单地吃了点东西。每人便背上十多斤重的食物和用品,沿着陡峭的山路,徒步向着大风顶出发了。为我们带路的是沙腔毕摩曲比拉喜和民歌演唱艺人旦者木果,还有拉喜十来岁的小儿子。我们一行共有十二人,这正好有一年四季十二个月的吉祥寓意。就这样,我们带着对大风顶的神奇向往,带着对500年一遇的日全食的神圣膜拜,带着一种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追求自由的超然姿态。以朝圣者的虔诚,开始了神奇而美丽的大风顶之行。
从树窝到大风顶,我们不知道要行的路程到底有多远?山路到底有多险?我们只知道我们将要从海拔1000多米的河谷,徒步登上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草甸区。我们要经过灌木丛林,穿过冷云杉林,才能达到大风顶峰顶,才能走进草甸牧场,才能坐大山顶上,看难得一遇的天文奇观。在路上,我们从山顶上背着一袋袋满满的绵羊毛下山的牧民口中了解到。从山谷登至山顶,需要四个多小时,听到这个消息我们的内心充满着喜悦。我们猜想,就算我们的速度慢一点,我们最多要六个小时左右,就可能登上大风顶了。如果能够做到这一步,我们就能在天黑之前赶到大风顶。
那天,老天也特别的作美,天空万里无云,红红的太阳当头照着。大家都沉浸在初次登山的喜悦之中,说着笑着,嘻嘻哈哈地向着灌木丛林的深处行进。女孩子头上戴着遮阳帽,手臂上缠着防晒的纱巾,背上背着食物,手上提着相机,看来她们有些辛苦。
由于太阳特别的晒,山坡特别的陡。我们入山时,每人只带了一瓶水。这水虽然大家还是省着喝,但是很快就喝完了。本以为在山林里,应该是有水的。但由于我们行进的路线是在山脊上,难得碰到有水了。大家身上被汗水湿透了,嘴却开始干燥起来。小姑娘严洁给我的印象是十分的纤瘦和文弱,没想到她走起山路来,倒像一只快乐的小燕子,灵活自如,超乎我想象的好。可是胖胖小刘却走得十分的艰难,再加上口渴,步子开始缓慢,看起来胖子走山路也确实太难了。我和胖胖小刘落在了最后,当经过一片如枇杷一样的树林地带时,胖胖小刘问我这是什么树种?我虽然是高山上长大的,但我确实也不认识这种树,我只好猜测着告诉他,这可能是野枇杷树。这树林太宽,树木太多,我们走了约莫一二个小时,我们仍在这种树林里行进着。后来,在山上歇息时,我问他们这是啥树时,罗莉才告诉说,这就是杜鹃树。哦,我的天哪,原来这么出名的树种,我居然不认识。杜鹃的花期早已过了,我们没有机会欣赏到这万亩杜鹃的风采。但我们从这片浩大的树林里,能感受得到当这里开满杜鹃时,这里更是令人瞠目结舌的杜鹃花的世界了。
没有水了,大家身上还背着各种各样可以临时解渴的水果。为了解渴,为了不断地减轻我们身上的重力,我们边走,边歇,边取出身上背的黄瓜、李子、梨子之类解渴。在灼热的阳光下,我们惬意地坐在林海深处的林荫下,各自解开背包,拿出各种各样的水果、糖果、糕点,互相品尝着,享受着人间最难得的甜美。虽然走得很累,也不知还有多长的路程,但大家被这种其乐融融的友情,被这绿色茂密的森林陶醉。大家享受着友情,享受着自由、享受着快乐。水果、黄瓜吃得差不多了,但我们还在茫茫的灌木丛林中,仍不见水。我们坚持着向着更高的山上走去,每个人都把登上山顶作为目标。走了很长的路,我们终于在一片冷云杉林深处,听到了哗哗的山溪水,我们急急地奔向溪水边。大家慌忙地用自己一直带着的矿泉水瓶,接起这来自高山深处的矿泉水,解渴了。这水就像是冰柜里冻的水,特别的浸人。旦者木果和曲比拉喜提醒我们,在喝水前,必需吃蒜,要不会闹肚子痛。我们各人也就按他们说的意思,都吃了蒜,但在那里吃蒜,肚子也确实的被蒜辣痛了一阵。
喝完了水,歇了一阵,大家精神又恢复了。我们又开始向着冷云杉深处走去,约莫走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走出了冷云杉林区。茂密的云杉林好像是给我们开启了一扇大门,走出冷云杉林,我们仿佛走进了另外一片天地,另外一个世界。
走出冷云杉,一眼望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绿油油的高山草甸,仿佛是一张茸茸无边的绿色地毯,铺盖在茫茫的大风顶上。草甸上是羊群和牛群,它们在悠闲地嚼咬着嫩绿的草。草甸的上空是无边的蔚蓝色的天空,天空中零星地飘散着几朵洁白的云朵。天和地之间没有杂质,只有一条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绿与蓝相交的无边的界线,其余全部融为了一体。我们忘记了疲劳,仿佛是步入了天堂净界,大家的心情也突然的开朗豁亮了起来,这就是我们用一生的梦想追求的境界,这就是我们用一生的梦想绘画出的天堂,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在这无边的美景之中。同行的旦者木果给我们找来了一种毛茸茸的小草叶子,他要我们吃下这种草叶子。他说,因为这里海拔很高,会出现晕吐现象。吃了这种草,就不会出现晕的现象了。我们带着兴奋,开始在这神奇的草甸上,摘上这些草叶嚼咬,清新的草香浸入我们的肌体。
我们兴奋地向着草甸深处走去,坐在草甸上放牧的牧人异常热情地迎接着我们,大家经过简单的问候之后,热情的牧人们把我们带进了他们的毡房。他们一群牧羊人,一同住在一个简单的毡房里。毡房里有一个头上削着长长的天菩萨的老人,我们把进山时专门带上了两斤白酒交给了这个老人。老人爱酒,见了酒就表现出异常的兴奋。周围放牧的牧人也高兴地来到毡房,与我们闲聊,同老人一道喝起了酒来。
喝了一阵酒,老人带着几分醉意,向着那绿色草甸上的羊群,用彝语呼喊道:羊群啊!快点回来了,亲戚看我们来啦!看来老人特别的激动,他反复地喊着。天色已渐渐地暗了下来,两个小伙子从草甸上把几百只羊赶到了毡房下的一个平坝里。老人叫他们逮来一只肥大的绵羊,老人要用这只绵羊来款待我们。我们看见几个小伙子硬是逮来了一只足有一百多斤重的肥硕的绵羊。我们被老人的这一举动吓倒了,这一头绵羊,如果按市面上销售的价格计算,至少也值七、八百元了。老人说,你们来到了这么个地方,我们确实也没有什么可以招待你们的了。他说,在这里养了三百多只绵羊,只能拿绵羊招待我们了。我们无法拒绝老人的情义,只能有些愧疚地接受了老人盛情的款待。
宰杀绵羊的小伙子们手脚也特别的利索,他们用砍柴的弯刀,把绵羊杀了。将羊肉砍成砣砣肉,放进铝锅里煮。但由于锅太小,只好分几次把羊肉煮好了。此时,天空中渐渐的升起了一轮皎洁的月亮,月亮的四周开始慢慢地布满了闪烁的星星。大风顶的气温也开始下降,我们坐在熊熊燃烧的篝火旁,身体仍感觉得很冷。老人喝醉了,被送回了毡房里睡下了。我们与牧羊人就像是一家人一样,坐在这空旷的大风顶草甸上,围在熊熊的篝火旁边,谈笑着温馨的话语,享受着无比香甜的美食大餐。
其实,这位老人与我们素昧平生,老人只是与拉喜有些亲戚关系而已,他没有必要用如此厚礼来款待我们。但老人的心就像这空旷的大风顶草甸,像这夜空里闪烁的星月,没有杂质;象山中的清泉一样的透亮,没有私利;象山中的空气一样的清新,没有污染。这里的放牧的牧人,我们也互不相识。也许在城里的大街小巷上见着的时候,我可能一个也认不出来,说不定我还会嫌他们破烂的衣衫,黑黑的肌肤,说不定我还会假装不认识地躲避他们。但在大风顶的草甸上,我们却又是这么和谐地坐在了一起,仿佛就是久别的亲人,他们不分彼此地给我们交谈,给我们关心和温暖。我感受到了,我们完全是生活在两个世界里的人,这里没有城市高楼的压抑,没有城市商人的奸诈,没有城市名利的争斗,没有城市得失的焦虑。躺在大风顶绿茸茸的草甸上,看到的是蓝的天,白的云。看到的是绿的草,白的牛羊。看到的是一条无边的绿蓝相间的天与地的界线。这里没有私欲和杂念,没有奸诈和争斗,没有焦虑和仇视,这里是一遍净土。怪不得古代的文人墨客总是绞尽脑汁,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勾画出一幅美妙的天堂世界。走进大风顶,我感受到了,感受到了古代文人墨客笔下所描述的天堂的净界。
第二天,天气也特别的作美,草甸下边的灌木丛林里覆盖着的是一片片浓淡不一的云层。我们一行十二人就坐在云层上边的草甸上,等待着500年一遇的天文奇观——日全食的出现。清晨大风顶吹着冷冷的风,太阳慢慢地从东方升上了天空,把一抹金黄色的光芒撒向了大地,云仿佛如彩虹在天地间流动。草甸的四周仿佛置了一张金黄色的幕布,我们和牛羊仿佛在草甸上舞蹈。一会儿,金黄色的光辉渐渐地消退,太阳的四周开始出现了一个橘黄色的光圈,日全食就要开始了。我们屏住呼吸,等待着这千载难逢的天文奇观的出现。太阳在渐渐地发出很强的光亮,此时,我们看见有股黑色的散云,开始急速地围着太阳的四周,如静静的湖中突然出现的旋涡,黑云正绕着太阳,形成一个圆圈,急速地旋转了一阵。天色开始变暗了下来。此刻草甸上的羊群和牛群,惊恐地叫着,沿着山坡胡乱地奔跑着。牧人们四处吆喝着,尽可能地控制住牛羊的恐慌情绪。天地间一片漆黑,太阳的光线变得非常的灼眼。我们静静地坐在草甸上,不停地用相机和摄相机,记录着这千载难逢的天文奇景。一会儿,太阳完全被遮盖了,形成如钻石指环一样的光环。慢慢地太阳又一点一点地显露出来了,开始像一把细细的铁勾,渐渐犹如一把弯弯的镰刀,慢慢地又变成了一轮弯弯的月亮,逐渐地太阳又露出了整个的形状。此时,山上一阵风从我们的身旁吹过,山坡草甸上的白云顺着急速的风,飞速地往山下流动,形成一条飞奔的白色云河。风止了,云不再飞奔了,太阳周围橘黄色的光环也逐渐消失了,大地又恢复了原来的状态。我们惊叹,我们又从另一个世界回到一个新的一片天地,似乎我真的经历了500年的时空轮回,又回到了现实之中。
日全食结束了,牧人们异常的兴奋,他们又带我们去看了大风顶的月亮海子。月亮海子里里的湖水清澈透亮,像一面境子,镶嵌在碧绿的草甸上。在海子旁边,牧人们骑马奔驰,自由而快乐。看了他们精彩的表演,尽管牧人们还在挽留我们,说还带我们去大海子。但我们还是离开了牧人,告别大风顶,走上了返回的路途。回来后听说,呆在城里的人们没有看到日全食的全过程,他们感到十分遗憾。我却暗暗欣喜,我们毕竟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如果全部都像这些人一样,生活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我们的心里也不会寻找到这种空灵的世界的,超然的净界,这就是我们不同的心灵世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