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从马边明王寺联想到宗教文化和宗教思想

3529 4
发表于 2009-10-7 10:08:2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从马边明王寺联想到的宗教文化和宗教思想
                                                                                                         
                                                                                                          曲比兴义     钟明俊


                              从明王寺悬托石佛我们想到黄金坝的彝族土主庙

   明王寺位于马边县城南七公里的永乐溪五龙山上据县志记载明王寺创建于明成化初年始称牛王寺弘治年间重修殿宇打造佛像初具规模改称明王寺嘉靖年间扩建天王殿钟鼓楼清道光十一年又建文昌殿其时又称名望寺寺院占地六亩多修竹婆娑松柏掩映古刹森严庙宇雄伟十分气派和壮观但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寺院佛像或毁于战乱或毁于政治运动历经磨难现存部分城堡及钟鼓楼佛殿灵池后殿等建筑残存部分石像和碑刻
    明王寺佛殿内正中供奉的是大日如来佛祖也称释迦牟尼是佛教始祖左边是文殊菩萨右边是普贤菩萨三尊佛像端坐于正中莲台之上全身贴金神态慈祥工艺精湛大门两侧及坐佛后边围成一圈分列数十尊罗汉像也是各司其职各具形态寺庙正中大门两侧柱子上悬托于穿枋之上的是四尊彩饰的彝族小石佛神像离地面约一人高每尊石像面含微笑侧身朝向坐佛形态逼真神态可亲意似朝拜其布局之奇特构思之巧妙工艺这精湛堪称中国佛像之一绝在后殿穿枋之上也有十四尊彩饰彝族小佛神像悬托于上两院内共有十八尊悬托的彩饰彝族小石佛神像构成了明王寺一大寺院佛像奇观
    据考天王殿后左间是牛王殿今无一物右间是文昌殿今尚存鼎建文昌殿碑记》,神像已毁神台右下角石刻:“道光十年庚岁 ”(1830),指神像落成时间左边石刻:“会首主持将佛祖银修”,其意是建造文昌殿时又给佛像贴金可见明王寺除供奉佛祖释迦牟尼佛像之外还修文昌殿建造道教寺院同时还供彝族石佛神像明王寺集佛教道教与彝族多神崇拜于一体是一处众教合一多神崇拜的佛寺禅院从明王寺我们又想到了下溪黄金坝的土主庙现已毁)。
    在离县城约十五公里的下溪乡黄金坝村曾经建造了一处道教寺院当地人称土主庙该庙建于明代坐西向东占地355平方米庙门两边各蹲一只石虎明王寺门外石阶两边也蹲两只石虎),殿中左右各有一根双手合围粗的圆木柱木柱上金龙缠绕正中神台供奉一尊神态庄重的神像两边一文一武神像分立左右后殿塑孔子圣像两侧厢房置十几尊具有道教形态特征的神像相传为道教寺院另据当地前辈人传该庙是彝族的祖庙供奉的神像是彝族的先祖显然黄金坝土主庙与明王寺一样虽然是一处道教寺院但仍有儒教与彝族多神崇拜互相融汇的迹像


                      从两处寺院我们又联想到古候曲涅进入凉山时带来的南诏遗风

    公元627彝族先祖在西南建立了以彝族为主的统一的多民族王国——南诏据传南诏先王细奴罗少时躬耕于巍宝山适逢道教始祖李老君路过李老君见细奴罗眉宇轩昂谈吐不俗便用手杖在细奴罗背上轻敲十三下暗示细奴罗将为王十三代这就是玉杖频敲十三传相承霸业的传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细奴罗立国称王建都蒙舍今云南昭通巍山县),称为蒙舍诏因蒙舍诏地处五诏之南故又称南诏南诏国历十三王二百五十三年南诏立国以后加强了与唐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和联系不断接受和推行唐王朝的先进文化甚至效仿唐王室信奉道教南诏野史记载:“盛罗皮南诏三代王于唐玄宗开元二年迁都大理立土主庙。”还将唐信奉道教的晋右军将军王羲之作为道教圣人立庙祀奉贞元十年南诏王异牟寻与唐使盟誓于点苍山神祠,“上请天水三官。”现存的巍宝山细奴罗土主庙门上还有:“玉杖频敲十三传相承霸业的门联足见南诏王朝对道教的尊崇和信奉
    现存云南各地的土主庙甚多尤以巍宝山最盛大小彝村都有土主庙庙内正中塑细奴罗神像左右两边分列的是细奴罗文武侍者神像衣着彩饰与古代彝族服饰如出一辙据说土主二字以源自当地彝语南诏故都原名蒙舍当地彝族称弥撒”。“意为土地,“指人,“弥撒其意便是土地的主人”。南诏王将其王国的祠庙称为土主”,其意为蒙氏王室永远是土地的主宰者这便是土主庙立名之意每年正月十五和九月十四日当地彝族都要举行盛大庙会开展重大的祭祀活动正月十五日的庙会为三天目的是祭祖先是在大殿祭南诏王细奴罗再到侧殿祭各姓祖宗按当地彝族之习俗父母死后子孙将父母姓名写在一块木板上称为灵牌置于自家神坛上供奉三代然后将灵牌送土主庙焚烧表示父母灵魂送归祖庙九月十四日的庙会只有一天传说是南诏王细奴罗的生日庙会上彝族祭司念诵彝经主持祭祀活动场面颇为壮观今四川凉山西昌会理一带也有土主庙当地人称蛮王菩萨庙”,其结构布局都与我县黄金坝土主庙相似可见土主庙是彝族祖庙的说法可以采信
    据有关史料记载佛教传入彝区最早也可以追溯到南诏王朝时期。《云南志略:“盛罗皮遣其相张建成入朝玄宗厚礼之赐浮像云南始有佛画。”《大理嘉州访碑记:“唐贞观之时观音大士自西域来摩顶蒙氏以主斯土。”万历云南通志寺观音也载:“(南诏七法师皆天竺人为南诏蒙氏礼致教其国人号曰七师。”这些史料说明南诏王国的佛教不但从中原盛唐传入而且也从印度缅甸等途径传入云南剑川石窟发现的阁罗凤朝政图记载了南诏王阁罗凤坐朝议政右边身罩袈裟手执念珠的是阁罗凤弟弟阁陂和尚史书还载南诏十王劝丰佑之母出家取法号惠海南诏十一王妃出家法号师摩现存的大理崇圣寺方基七里佛龛八百九十立三塔高三十丈佛一万一千四百用铜四万五百五十斤。”这也是南诏王国修建的浩大的佛寺禅院足见佛教对南诏王国影响十分深远
    史载南诏王室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西南地区雄霸一方的少数民族国家为了开拓疆域新辟领地南诏王室派古候曲涅两个兄弟部落北渡金沙江进入了物产丰茂资源富足的凉山地区古候部落分布在左边曲涅部落分布在右边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左营右营”。古候和曲涅进入凉山以后部落迅速发展壮大占领了古僚人和人的领地发展成为今天大小凉山的彝族古候曲涅两支兄弟部落在大小凉山开拓疆域开垦土地的同时也在自己的领地上修筑庙宇供奉祖先灵牌进行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同样他们将南诏王室的土主庙带进了凉山在新建的土主庙里供奉南诏王细奴罗的神像两边立南诏王文武像这就是我们现存大小凉山的土主庙土主庙更成为彝族子孙们供奉祖先祭祀先辈的祖庙这种崇尚佛教道教敬奉多神南诏遗风传入凉山后形成了凉山彝族独特的宗教文化现象


                          从众教合一的宗教理念我们想到了民族团结的时代主题

    彝族传统认为祖先有灵因而常奠祭祖先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子嗣发达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习惯上将祖先的灵牌悬置于居室的房梁之上保持灵牌圣洁严防受到玷污祭祖之俗也颇为隆重这便是彝族的祖先有灵及对祖先崇拜之习俗彝族还认为世间万物都有灵他们都享受神灵的庇佑神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因此也有拜祭自然神灵之习俗这也就是彝族的多神崇拜习俗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的习俗形成了彝族的原始宗教观再将信道崇佛之风与彝族的原始宗教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就形成了彝族独特的众教合一多神崇拜的原始的宗教文化
    马边明王寺显然也是彝族众教合一多神崇拜的彝族原始宗教文化的产物相传海金法师跋山涉水深入当时偏僻荒凉的马边汉彝杂居地区主持修建了明王寺由于经费不足明王寺几建几停前后经历了二十余年历尽艰辛才得以建成据传明王寺立名源自佛教传说中的五百罗汉中的五大明王他们是释迦牟尼为太子时的五位侍从太子修道时他们奉国主净梵之命到林中伴太子修道太子道成首渡这五位侍从修成正果五位成佛后都自愿做释迦牟尼侍从仆役明王寺主供大日如来释迦牟尼始祖佛像左有表智文殊菩萨右有表行普贤菩萨四面十方有四大天王守护寺内有五大明王操持想必寓尽善尽美佛法圆满之意寺内供佛祖以外还设文昌殿供儒教先贤孔子悬托彝族彩饰小佛神像也蕴含佛教知行圆满佛法无边之崇高境界而且还暗寓马边各民族团结协作和睦相处共创美好家园的道教理念充分展示了古代彝汉人民纯朴自然善良宽厚博爱的多神崇拜众教合一的完美思想和宗教理念体现了十分深刻的宗教文化内涵

评论4

科学发展观Lv.1 发表于 2010-2-1 16:52:28 | 查看全部
感叹后问几句:
    1、为什么许多传说、神话小说等都写进了县志等?2、什么据、什么据,原本就不是实是求事的还据什么?
3、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对这些具有考古学的学术文章,应归于考古学专家来说来写,有根有据的科学道理才行。总之,从许多文学作品中已代替了考古学了,还要不要考古学这门学科?4、这些文章应明确归于文学类,传奇小说等文学作品。这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文章,能归于学术研究方面吗?
shibussssLv.7 发表于 2010-2-1 17:02:36 | 查看全部
这是灵魂的结晶   支持到底
qubieashaLv.9 发表于 2010-2-1 19:15:50 | 查看全部
回复 3# 科学发展观


    写县志的文体规格和要求,我不太懂,因为那又是另一种文体了。县志能不能将神话和传说写进去,这里我没法回答。其次,如明王寺这样的寺院古迹,本可以进行考古研究,但由于当地政府或考古部门,对此没有进行考察和研究。因此,写作时,只能按有关的资料和传说来对此进行推断,想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和研究。其实,在考古过程中,部分没法考证的考古学者也是用一些推断来加以证实。至于,这样的文章归于那种范畴,这就看具体的情况而定了,但这是纪实性的文章,同时,对学术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已!
科学发展观Lv.1 发表于 2010-2-2 10:07:11 | 查看全部
说得是实话,很诚信。1、县志是一个县的真实日记,是纪实性的文章,如一个人写的日记,是真实的。2、说得好,的确“如明王寺这样的寺院古迹,本可以进行考古研究,但由于当地政府或考古部门,对此没有进行考察和研究。”据我在一些网上所见,当地有关部门没有请省以上考古专家进行考古研究,为了开发旅游资源,当地文学者们和有关领导就写文章,在网上、报刊发表,文学作品成了考古学的学术研究文章了。3、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明王寺的布局好象是一个古代的公堂,现在的审批庭,所以具有考古价值。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