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彝族古戏“撮泰吉” 神秘乌蒙“变人戏”

2821 4
发表于 2009-12-14 16:18:3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12月10日,彝族民间艺人在贵州威宁草海举行的国际观鸟节上表演“撮泰吉”。 新华社秦刚摄

    彝族“撮泰吉”是一种古老的戏剧形态,被称为“戏剧活化石”。“撮泰吉”为彝文译音,意思为“变人戏”,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三到十五演出,以驱邪祟、迎吉祥、祈丰收。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贵州威宁草海是亚洲最大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享有“百鸟之都”美誉。据悉,今年到草海越冬的鸟类已达10万余只。

评论4

苏月飞阳楼主Lv.9 发表于 2009-12-14 16:25:26 | 查看全部
+
撮泰吉相关信息

     "撮泰吉"系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彝语的音译,现在见到的文字音译名称有"撮衬姐"、"撮寸几"、"撮屯姐"、"撮特基"、"撮泰吉"等十余种。其中,"撮屯姐"比较接近彝语的译音,现在用"撮泰吉"的名称,是借吉利的谐音汉字做译名。在彝语中,"撮"意为人或鬼,"泰"意为变化,"吉"意为玩耍游戏,一般译为"人类刚刚变成的时代"或"人类变化的游戏",简称"变人戏"。但也有学者认为,"撮泰吉"反映的是变成鬼神的祖先当初迁徙、垦荒的艰难场面,并借助祖先的威灵来保佑后裔和驱逐邪魔瘟疫。因此,"撮泰吉"的含义理解为"请变成鬼神的老祖宗来保佑后裔的游戏"或"人变鬼神的游戏"更恰当一些。

  “撮泰吉”的生长环境

  


  "撮泰吉"如今只流传在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裸戛村。该村地处海拔2800多米的芦虹山区,这里山高箐密,气候寒冷,霜冻期长,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洋芋、荞麦等,单产很低,当地人民生活十分清苦。全村61户,住的都是低矮的草房,没有一间瓦房。由于医药卫生和科学文化落后,加之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当地村民遇上天灾人祸时习惯用祭山神、打粉火、滚鸡蛋、念鬼等手段驱灾除疫,祈求平安。裸戛村彝、苗、汉杂居,13个姓氏61户人家中,文、周二姓为大姓,各有12户。"撮泰吉"的戏主为文道华,彝族,从父亲上溯五代都是毕摩,都主持并参加"撮泰吉"的演出。

  “撮泰吉”的演出时间和角色

  "撮泰吉"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到十五演出,旨在驱邪崇、迎吉祥、祈丰收。演出多在夜晚进行,地点选择在村旁山间的一块平地上。若遇天灾人祸,年成不好,则隔几年才举行一次。演员共有13人,6人扮人物,3人扮狮子,2人扮牛,2人敲锣打钹。6个人物是:山林老人惹戛阿布,做巫师装扮,不戴面具;阿布摩,彝族老爷爷,1700岁,戴白胡须面具;阿达姆,彝族老奶奶,1500岁,戴无须面具;麻洪摩,苗族老人,1200岁,戴黑胡须面具;嘿布,汉族老人,1000岁,戴兔唇面具;阿安,阿布摩和阿达姆之子,戴无须面具。据说原来戏中并无阿安出场,演出时只是用一个布包代替他,后来演出"撮泰吉"才加入了阿安这一角色,因为"戏演了这么多年,他也该长大了"。面具通常长约一尺,前额突出,鼻子直长,眼睛及嘴部挖出空洞,用锅烟涂为黑色,又以石灰及粉笔在额头和脸部勾出各种线条,黑白相间,极显粗犷、神秘、森严、古朴。表演中不戴面具者为山林老人或山神(2000岁),是自然与智慧的化身。

  撮泰吉表演主要分为祭祀、耕作、喜庆、扫寨四个部分,其中耕作是全戏的核心,主要反映彝族迁徙、农耕、繁衍的历史。正月十五的扫寨即“扫火星”活动将整个撮泰吉演出推向高潮,表演者走村串寨,扫除灾难和瘟疫,祝愿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每到一家,他们都要坐在火塘边念一段吉祥祝辞,并向主人索要鸡蛋和麻,走时再从柴房四角扯一把草。之后来到寨边路口,把三个鸡蛋埋入土中,点燃茅草,将其余鸡蛋煮熟分食,口中念“火星走了,火星走了”。

  传承意义

  撮泰吉因具有民间信仰和祖先祭祀的功能而成为当地民众祭祀祖先,祈愿人畜兴旺、风调雨顺的重要方式,深深植根于彝族的生产、生活及文化历史中。这种原始艺术具有戏剧发生学和艺术形态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其中有关生产、生活的表演活动对于人类学、民族学等方面的研究也有重要参考价值。撮泰吉因在一个偏远的区域流传而一直延续下来,并较少受到外界影响,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这种只被少数人掌握和传承的艺术显得十分脆弱,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其遭受致命打击,因此有必要做好相关的保护工作。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彝族撮泰吉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阿呐必达Lv.10 发表于 2009-12-14 18:32:45 | 查看全部
我来做沙发,接触新东西,长一点见识。
苑子Lv.7 发表于 2009-12-14 20:38:28 | 查看全部
这种化石级 的古舞是值得我们发扬的
曲比日布Lv.7 发表于 2009-12-14 21:33:25 | 查看全部
支持支持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