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凉山峨边县舞《佳支依达且别啦》由“峨边小凉山彝族文化(甘嫫阿妞)研究会”授权“中国彝族网”进行非盈利性使用以方便大家学习!
http://www.56.com/n_v138_/c47_/19_/18_/jiyouagu_/zhajm_126259415552hd_/2155133_/0_/48736136.swf
经过2年多的努力,富有小凉山彝族特色的音乐专集《佳支依达且别啦》终于面世了。为加强“打造小凉山彝族特色文化县”建设步伐,从2007年开始该县便组织创作人员深入峨边各乡镇,收集整理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元素。2008年4月开始进行创作,为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创作人员不断深入彝乡山寨采风,培养创作灵感。创作人员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断对作品进行打磨,先后进行了10次的修改。 为突出特色,宣传峨边,《佳支依达且别啦》制作中,选取了杜鹃池、黑竹沟沟口、瓦黑罗豁等景点作为背景,拍摄也得到峨边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数百人为拍摄制作提供了服务。《佳支依达且别啦》向人们展示了小凉山彝族服饰、建筑、自然及生活风貌,极富小凉山地域文化特色。《佳支依达且别啦》将向社会公开发行,这是峨边民族文化走向市场的开端,也是峨边民族文化的又一精品力作。 《佳支依达且别啦》的面世,凝聚着主创人员段永生先生心血和智慧,从创意、策划、编辑、制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提高作品的质量,特别邀请了中央民族歌舞团彝族著名歌唱家曲比阿乌、凉山州歌舞团月琴演奏家陈一沛参与演奏,提高了《佳支依达且别啦》的品位。 "峨边"彝称“佳支依达”。“佳支依达”的汉意就是“丝绸的故乡”。在彝族中广泛流传的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中的《兹住地》中说:“佳支依达是个物产丰富,彝汉和睦相处,民族团结的好地方”。传说中的彝族英雄支格阿龙,修造地球到了椅子亚口时听到了母亲死亡的消息后,一气之下把修造地球的棒锤丢向“佳支依达”,“佳支依达”便成了一条沟。后来支格阿龙为了纪念这件事,就把自己的母亲埋葬在椅子亚口山上。在古代彝族美女甘嫫阿妞的传说中,这样说道:“火史山下出美女,甘嫫阿妞最秀丽;佳支河畔碧水长,甘嫫阿妞在此长……”。“佳支依达”——是英雄支格阿龙磨练的地方;是美女甘嫫阿妞生长的地方;是个人杰地灵,民族团结,物产丰富的好地方。这里居住的彝族人用彝族最平凡,最朴实的口耳相传的方式一代一代的继承和弘扬着彝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峨边彝族独具特色,别具一格,绚丽多彩的传统历史文化。
近年来,峨边不断加大文化建设,掀起了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彝族文化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几乎涵盖了语言、服饰、建筑、节日、信仰、习俗、生产生活等方面。近年来,峨边彝族自治县立足县情,按照“打造文化精品工程与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并重、开发特色人文景观与展示自然生态景观相融、保障公共文化事业与培养文化经济产业共进”原则,加快推进小凉山彝族特色文化县建设。经过精心打造,2007年3月,第一部表现彝族特色文化的大型民族音乐剧《甘嫫阿妞》在乐山大佛剧院首演,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该剧是第一部表现彝族民间史诗的音乐剧,是第一次用音乐剧的形式来反映少数民族艺术的舞台作品,也是第一次把小凉山的地域文化推上艺术舞台,是乐山文化建设中的亮点,更是峨边文化建设的奇葩。“彝组合”,走出峨边、走出了四川,走向了央视舞台,文化新人不断涌现。举办了以赛歌、赛乐、赛装、赛美、赛舞为主要内容的“甘嫫阿妞艺术节”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更是拉开了对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继承、弘扬的序幕。峨边已全部注册了“甘嫫阿妞”在文化品牌方面的所有商标。成立了小凉山彝族文化(甘嫫阿妞)研究会,启动彝族文化研究工作。在县城中心塑起了甘嫫阿妞铜像,在城区主要街道和黑竹沟沿线进行彝族特色文化展示。群众文化如火如荼,文化组织不断涌现,文化队伍不断壮大。摄影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夕阳红艺术团、黑竹沟艺术团、毛坪山歌协会等10余家民间文艺团体扎根峨边城乡,为峨边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