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云南:震后的马游彝寨因梅葛文化焕发生机

1710 2
发表于 2010-2-17 20:42:1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新华网云南频道2月15日电(记者 吉哲鹏)两百余年历史的马游村梅葛文化传习所青砖灰瓦,漆成红色的木楼熠熠生辉。郭友珍身着蓝黑相间的彝族服饰唱起"梅葛调"。她虽年过花甲,嗓音仍高亢嘹亮,唱腔行云流水。一曲过后,听众纷纷鼓掌叫好。   
  郭友珍是马游村梅葛文化的传承人之一。马游村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25公里外的山区,其中彝族占总人口的96%以上,风景秀丽,民族风情浓郁。2009年7月,这个彝寨在姚安县6.0级地震中遭受重灾,许多村民房屋损毁,损失很大。
     "梅葛"为彝语的译音,是马游彝族民间歌曲的总称,千百年来靠彝族人民口耳相传,是楚雄彝族的创世史诗之一。整理后的马游彝族《梅葛》长达5770余行,分为"创世"、"造物"、"婚事和恋歌"、"丧事",种类有"老年梅葛"、"中年梅葛"、"青年梅葛"、"娃娃梅葛"4个类型。
     地震后,这个青山绿水间的彝寨正因梅葛文化而焕发生机。楚雄州政府将马游村的恢复重建和梅葛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相结合,在各方努力下,马游村统规统建点上150栋彝族风格的小别墅很快拔地而起,村里的修复加固户和自建户的房屋都已完工,村民大都在2010年春节前入住新居。
     "统建点的每栋房屋都是根据彝族传统民居'土掌房'设计,不但绘有彝族传统纹饰,还保留了'姑娘房'。"马游村村支书罗文辉说,政府在规划重建时就决定让村子发展以"梅葛艺术"为主题的特色旅游,因此这一栋栋以彝族民居风格为主、结合梅葛文化的新屋舍成为发展旅游得天独厚的硬件基础。
     村民们也寻思着开展以梅葛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活动,并成立了梅葛文艺演出队,村里的姑娘、小伙和老人都成了演出主力和骨干。青年梅葛文艺演出队的罗英说,现在她不但给村里的小学生教授由梅葛表演改编的课间操,同时也依靠梅葛文化表演增加收入。
    为更好传承梅葛文化,姚安县在地震受损的马游村义学堂修建成梅葛文化传习所,陈列着马游彝族的历史、文化展览和梅葛文化的起源和现状,梅葛文化表演也在这里举行。此前,马游村的"彝族梅葛"于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近年来,马游村因为梅葛艺术的传播而热闹起来。**、韩国等地的学者纷纷前来考察,惊叹于小山村里传奇般的梅葛文化。村里的梅葛文化传承人也先后到北京、昆明、楚雄等地表演,深得观众好评。罗文辉说,在保护的同时,他们正考虑怎样把梅葛文化表演推广到更多省市甚至海外。
    现在,马游梅葛文化已经成为姚安县民族文化的独特载体,姚安县还成立梅葛歌舞演唱培训团。"人们一提到马游村,就会想到流传于此地的彝族史诗梅葛。"姚安县宣传部长李勇告诉记者,今后将以恢复重建为契机,将马游梅葛文化打造成姚安县乃至楚雄州的名片和品牌。(

评论2

莫子乌楼主Lv.10 发表于 2010-2-17 22:23:48 | 查看全部
梅葛1.jpg
村寨门口的栏门酒,酒杯用羊角做成


梅葛2.jpg
青州马游坪梅葛希望小学的学生在课间跳梅葛操

2009年110上午,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马游村的郭友珍穿着艳丽的彝族服装,在舞台后准备登台演唱梅葛《欢迎您》。她精神矍铄,显得格外激动。这一天楚雄州人民政府彝族梅葛文化传承保护专题现场办公会在姚安县马游村举行,郭友珍受邀到现场演唱"青年梅葛""娃娃梅葛",内容主要是童谣和青年男女纯真情爱的故事。已经65岁的郭友珍,因为擅长演唱“梅葛”,作为云南省民间艺人的她多次接受国内外艺术家的采集、录音和录像,并且每年还能得到政府3000元的补助。
“梅葛”是楚雄彝族的创世史诗之一,最早发源于姚安县官屯乡马游村,历史悠久,独具特色,被视为彝族的“根谱”。“梅葛”一词是彝语的音译,意为把古老的故事说出来。“梅葛”没有文字记载,千百年来,靠彝族人民口耳相传才得以传承下来。“梅葛”是彝族歌舞和民间口头文学的总称,分为创世、造物、婚事恋歌和丧葬四个内容,整理翻译过后的梅葛共5775行。20086月,“彝族梅葛”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楚雄师范学院地方民族文化研究所的副所长杨甫旺长期关注马游坪地区梅葛传承的情况。谈到梅葛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他说:“截至2000年,整个马游地区会唱梅葛核心部分的不超过10人,而能唱创世部分的仅为3人,并且大多年事已高。”他认为“梅葛”的传承与保护面临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梅葛生态文化的改变。彝族的祭祀场所和姑娘房都已经不复存在,以此为基础的“梅葛”便失去了基本生存环境。为了有效传承保护彝族梅葛文化遗产,楚雄州决定成立中国梅葛文化传承保护基金,重建姑娘房等,恢复生态环境并且保护梅葛民间艺人和培养毕摩继承人。
当天,在马游村举行了中国彝族梅葛文化传习所的挂牌仪式,同时成立了中国彝族刺绣研发中心、云南画院写生基地和梅葛文艺表演队,在马游小学进行芦笙舞代替课间操的试点,采取以师带徒的方式定期不定期请当地老艺人给青少年传授梅葛文化;全面启动以梅葛文化、民族风情体验为核心的旅游线路开发建设,将马游坪梅葛文化生态保护区打造成为彝族梅葛文化风情精品旅游线。
本消息来自 中国日报网 环球在线

莫子乌楼主Lv.10 发表于 2010-2-17 22:26:41 | 查看全部
梅葛3.jpg
2009年1月10日,姚安县马游村的彝族群众在进行“梅葛”文艺表演。
图文来自大众网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