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云南频道2月15日电(记者 吉哲鹏)两百余年历史的马游村梅葛文化传习所青砖灰瓦,漆成红色的木楼熠熠生辉。郭友珍身着蓝黑相间的彝族服饰唱起"梅葛调"。她虽年过花甲,嗓音仍高亢嘹亮,唱腔行云流水。一曲过后,听众纷纷鼓掌叫好。
郭友珍是马游村梅葛文化的传承人之一。马游村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25公里外的山区,其中彝族占总人口的96%以上,风景秀丽,民族风情浓郁。2009年7月,这个彝寨在姚安县6.0级地震中遭受重灾,许多村民房屋损毁,损失很大。
"梅葛"为彝语的译音,是马游彝族民间歌曲的总称,千百年来靠彝族人民口耳相传,是楚雄彝族的创世史诗之一。整理后的马游彝族《梅葛》长达5770余行,分为"创世"、"造物"、"婚事和恋歌"、"丧事",种类有"老年梅葛"、"中年梅葛"、"青年梅葛"、"娃娃梅葛"4个类型。
地震后,这个青山绿水间的彝寨正因梅葛文化而焕发生机。楚雄州政府将马游村的恢复重建和梅葛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相结合,在各方努力下,马游村统规统建点上150栋彝族风格的小别墅很快拔地而起,村里的修复加固户和自建户的房屋都已完工,村民大都在2010年春节前入住新居。
"统建点的每栋房屋都是根据彝族传统民居'土掌房'设计,不但绘有彝族传统纹饰,还保留了'姑娘房'。"马游村村支书罗文辉说,政府在规划重建时就决定让村子发展以"梅葛艺术"为主题的特色旅游,因此这一栋栋以彝族民居风格为主、结合梅葛文化的新屋舍成为发展旅游得天独厚的硬件基础。
村民们也寻思着开展以梅葛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活动,并成立了梅葛文艺演出队,村里的姑娘、小伙和老人都成了演出主力和骨干。青年梅葛文艺演出队的罗英说,现在她不但给村里的小学生教授由梅葛表演改编的课间操,同时也依靠梅葛文化表演增加收入。
为更好传承梅葛文化,姚安县在地震受损的马游村义学堂修建成梅葛文化传习所,陈列着马游彝族的历史、文化展览和梅葛文化的起源和现状,梅葛文化表演也在这里举行。此前,马游村的"彝族梅葛"于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近年来,马游村因为梅葛艺术的传播而热闹起来。**、韩国等地的学者纷纷前来考察,惊叹于小山村里传奇般的梅葛文化。村里的梅葛文化传承人也先后到北京、昆明、楚雄等地表演,深得观众好评。罗文辉说,在保护的同时,他们正考虑怎样把梅葛文化表演推广到更多省市甚至海外。
现在,马游梅葛文化已经成为姚安县民族文化的独特载体,姚安县还成立梅葛歌舞演唱培训团。"人们一提到马游村,就会想到流传于此地的彝族史诗梅葛。"姚安县宣传部长李勇告诉记者,今后将以恢复重建为契机,将马游梅葛文化打造成姚安县乃至楚雄州的名片和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