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干旱中他们依然坚守课堂

2833 1
发表于 2010-4-2 10:58:0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1名老师和20个学生 干旱中他们依然坚守课堂

这是一所只有1名教师,20名学生的“学校”,学校的名字叫“黑自郎小学”。黑自郎小学位于云南省弥渡县德苴乡。在海拔1600多米的大山深处,这所学校显得很特殊。

“绿,绿色的绿。”简易的课桌高低不等,随着老师罗红星浑厚的领读声,20个孩子嘹亮的声音在教室内飘荡。今年54岁的罗红星,至今已有36年的教龄。在与记者握手前,他还特意抖掉了一些手中的粉笔屑。1974年从大理师范学校毕业后,罗红星回到了大山深处的老家德苴乡,成了一名山区教师。从此之后,他就再也没有放下手中的教鞭。在这所学校,他既是“校长”,又是“老师”,学校的一切事务,都要他去打理

罗红星的老家在德苴乡自故拉村,村里现在有46户人家157人。而在自故拉村山的背后,就是黑郎基村,村里有52户人家192人。36年前,罗红星在两山中间一处平房内,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从此再也没有离开三尺讲台。黑郎基村所属的太平村委会党总支副书记刘银昌介绍说,他自己就是罗红星的学生,“但凡这两个村的孩子,都是他的学生。”罗红星是彝族人,他所在的自故拉村和山背后的黑郎基村,都是彝族村。

和过去的36年一样,罗红星的作息时间几乎没有变过——上午的上课时间是8点至10点,下午的上课时间是2点至4点。作为唯一的老师,罗红星要上语文、数学等多门课程,而这些课程都要求用汉语和彝语同时进行双语教学。罗红星的学生中,有8个女孩和12个男孩。年龄在6-8岁之间。“一共有两个年级,学前班和一年级。我在教一年级学生的时候,学前班的孩子随便听听,可以为以后打基础。而上学前班的课程时,一年级的学生则被安排在院子内上体育课。”

就是这样一个似乎与世隔绝的学校,却因为干旱引来了一场意想不到的灾祸。“春节前,天气开始干燥起来,有一天校舍突然着火了。村民们虽然奋力扑救,但屋顶却被大火烧掉了。”刘银昌介绍说,“后来分析,可能是电线短路,导致了火灾的发生。”

由于事故发生在期末,20个孩子无法继续呆在教室内上课了。罗红星只好把校舍搬到了黑郎基村的议事点。这是一间三面是围墙,一面敞开的房子。应付了几天后,学校放假。今年3月1日开学后,大家为了重建校舍付出了很多努力。“由于天气干旱,用水要到30公里以外的花鱼洞村附近的水源地。”罗红星说,村民们有的拿木头,有的支援拉水。终于在3月29日,孩子们又回到了原来的课堂。“修缮校舍总共花了3万元。弥渡县有关部门和德苴乡政府各自出了1.5万元”,德苴乡政府党委副书记李郁荣说。


修葺过的“学校”,与其说是学校,还不如说是三间小房子。在中间一间房子的门口,悬挂有一个黑自郎小学的牌匾,另外两间除了简单的几张桌椅外,别无他物。面对突然造访的记者,孩子们只是回头看了看,随即又投入到了学习当中。

由于持续的干旱,孩子们嘴唇干裂。每张桌子的下方,都有一个2.5升装的饮料瓶子,里面装着他们从家里带的饮用水。虽然瓶子里的水显得有些浑浊,但这一张张脏兮兮的小脸上,却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唉,什么时候孩子们喝水才能不这么难啊……”远离世俗36年的罗红星平静而恬淡,但望着学校周围满山干枯的桉树和松树,他却陷入了沉思。

消息来自 现代快报(南京) 由网易新闻转载

评论1

marichepoLv.9 发表于 2010-4-2 18:55:22 | 查看全部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