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兽舞(母虎舞)是彝族先民古老的祭祀舞蹈之一,解放前是彝族人民一年两次的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但由于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加之受文化大革命红卫兵扫四旧文化浪潮的破坏,使得十二兽舞濒临消亡。在树苴乡党委、政府和市文体局的关心支持下,由树直乡文化站牵头,在老艺人鲁世凡的指导,依七么村民小组鲁成雄(鲁世凡之三子)的组织训练下,经一年多的努力,基本成形。2005年7月1日省市电视台、州彝文研究所、市文体局对十二兽舞进行了拍摄,十二兽舞的成功演出受到了他们的充分肯定。
一、十二兽舞的渊源
十二兽舞从过去流传至今,有它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传说在远古时代,阿杰阿罗两位天神下凡,地球上没有花草树木、生灵野兽,大地寂静无声,就派出大黑老鹰在空中盘旋,扇下很多羽毛,就变成了万物,皇帝是人王,风凰是鸟王,母虎是兽王,当时的人类凶多吉少,五谷不丰,六畜不旺,人烟不兴,天神知道后就告诉人类:"你们要找山中之王到家中住下,才能保人间幸福平安。"于是人间就开始到处寻找兽王,人们就拿上香灯、蜡烛,相约一起去接母虎,摆下香案后,老虎果真从山林里走了出来,其它野兽尾随其后,由于老虎是残酷凶猛的动物,人们都非常害怕,不敢上前迎接,一位勇敢的彝家小伙就说:"管它呢,它要吃就吃,反正没有它,我们的日于也过不下去了。"边说边上前去迎接,但老虎很温顺的用舌头舔了他三下,就跟着他回家了,并且天神为他们排了行,计划把牛排在第一位,但老鼠很狡猾,悄悄爬在牛的头上,在册封时跳到牛的前面并说:"洪水淹天后,是我咬开葫芦救了人类,应该把我排在第一位。"天神没有办法,牛只好委屈的排在第二位,老虎为第
三位……排完位以后,要求它们依次为人类管理一天,如此循环,以确保人烟清洁平安,人类从此过上了幸福平安的日子,但老虎原本就属于山林,在人的家里闲着很不习惯,就对人类说:"我回山林后,难保别的野兽还会害人,你们只要八月十五和我的生日(正月属虎)那天来接我回家就没事了。"彝家人民为纪念和感谢老虎,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一年两次十二兽舞习俗,并延续至今,且十二生肖中,彝家把虎排在首位也是从这里来的。
二、十二兽舞过程综述
(一)接母虎回家
在彝族人民心中,世间一开始没有公虎,先人说:"驴子配马生骡子,豹子与母虎相配才有了公虎。"每年八月十五日和正月属虎活动这一天,彝族人民就轮流做东,今年你家,明年我家,祭母虎轮流不断,延续下来。整个祭祀活动由村中德高望众的老毕摩主持,在树直乡现由高龄七十三的老毕摩鲁世凡主持,选好祭日后,彝族人民相约而来,相帮的相帮,扮虎子的扮虎子,忙得不亦乐乎,毕摩则准备祭祀礼仪,首先为虎子纹身,在村中挑选五六个年龄体格差不多大小的小孩,用锅烟子黑灰给他们画上虎纹视为虎子虎孙,相伴的还有一个身背弓箭
的小孩作为阿巴刹(治鬼英雄)的替身,毕摩头戴三角帽,披上披毡,拿着香灯蜡烛和虎帽虎服(用草编制而成,专给母虎穿的,非常形象):领着虎子们和其他五六十人到树林去接老虎,一路上吹着羊角号,虎子们则叫着"阿摸郭咧,阿摸郭咧(阿好回来)",到了山上,选一棵青松摆下香案,由毕摩请母虎回家,其他人一路又念又唱"罗马郭咧,罗马郭咧(老虎回来)……"
(二)跳十二兽舞
母虎接回家后,人们一是感谢它为彝家人民幸福平安生活所作的贡献;二是崇拜它。它回到家中,人们非常高兴,于是为欢迎它的到来和感谢它的恩德,于是跳起了十二兽舞。
十二兽舞的步伐独具特色,服饰更是别出心裁,带有浓郁的民族气息,首先要求扮十二生肖(十二兽)者脱气去长衣长裤,男的仅剩短裤,女的可留背心,穿上特别制作的服装(全部用草、藤及棕皮编制而成,因为过去远古年代的穿戴只有这些简单的材料),十二兽舞继承了古的特征,且十二生肖特征明显,大多体现在头上或尾上,如扮虎者,帽子上就编制了一个特别大的王字,人们一眼就可看出他是老虎,再加上那翘起的一长长的尾巴和披肩状的长发,母虎的形象就活灵活现了,其它生肖也都根据各自的特征穿有特制服饰,十二生肖各自的特征都被表现得栩栩如生,再者就是纹身,材料上非常讲究,一 锅烟子(黑色是彝族人民心中的吉祥色),且制作也有讲究,由毕摩调制,取适量锅烟子放入葫芦(洪水淹天后,葫芦救了人类,彝家人认为一切因葫芦而生)兑水,然后,倒在芭蕉中才能用(因芭蕉叶茎像虎的花纹示为对虎的纪念)。
纹身结束,随着筒子的响起,根据彝家虎为第一的习惯,舞者依次入场,由毕摩、十二生肖、阿巴刹、乐队共十七人组成,围着事先栽好的天地树载歌载舞,阿巴刹则在香案上时而跳上,时而跳下,意为居高临下,监督十二兽管理人间情况,其位置在天地树周围,十二兽内圈,整场舞蹈节奏感强列,以锣声为节奏,筒子及羊角号相伴,都是用古老的民间乐器演奏,民族气息十分浓郁,整场舞蹈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出场,以虎为第一,兔、龙、蛇、马、羊……紧跟其后,各自舞弄着自身习惯的动作,使十二兽的形象在服饰及动作的完美结合下生动致极,接着由五个简单却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舞步出场。
第二步:中场,由生产生活舞和民族歌舞两部分组成,生产生活舞首先是撒秧,动作
简单纯朴,但生动形象,第二为栽秧和耕地,外圈是群众繁忙栽秧景象,内圈由三人组成,一人为耕者,两人为耕牛,耕地者拿着鞭子在不断的吆喝,接着是除草,然后是割谷打谷,内圈由两人组成正在打荞(荞在远古年代一直都是彝族人民的主食),最后是割麻(麻是彝族布料的原材料,人们把麻纺成线织成布做成了衣服,树苴乡至今还流行着穿麻布领褂的习俗),生产生活舞蹈表现了一年四季彝族人民为生产生活繁忙劳作的景象,充分体现出彝家勤劳的民族精神。民间歌舞部份由舞和歌组成,舞则只跳不唱,由《小妹子》、《别脚歌》、《香神步》组成,都是彝族最古老的舞步,体现了人们劳做一年,为丰收而舞,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歌由《虎歌》、《酒歌》、《鲁歌》(龙歌)组成,又跳又唱,表现了人类幸福平安的繁衍生存,得益于虎的功劳,所以歌颂老虎。(因虎回家中,带回十一生肖,而龙管理庄稼丰收,风调雨顺,才有人类美满的幸福日子,才有招持四方来客的彝家酒)
第三步:结尾。由十二生肖相冲相克斗架来体现,有的怒目圆睁,僵持不让,有的则激烈撕咬,败者退出。在一阵撕杀打斗之中结束,体现了彝家按照世间万物相生相克,依白然规律生存和发展的道理。
三、送母虎归山
十二兽舞结束后,意味着彝家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丁清洁平安幸福。依照老虎的旨意,就得把它送回林中,重归大自然,由毕摩主持,虎子虎孙及其他人
相伴,口中念道:"白多郭列白多依,白角郭列白角依,哥机郭列哥机依,希那郭列希那依。"(意为东方回来东方去,西方回来西方去,北方回来北方去,南方回来南方去。)把老虎送回林中后,人们又开始艰辛的劳做,孕育新的生活。
讲述:鲁世凡(毕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