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消息
“公路竟修到校门口,这下我们学校的危改工程有着落了,我们上班也别提心吊胆了!”昨(9)日,屏山县清平彝族乡烂田小学彝族教师杨波漫步在学校门口的大路上笑盈盈地告诉记者。
烂田小学地处海拔1000米以上的清平彝族乡民族村四组,以前从山下通往山上学校的,就只有一条又陡又烂的泥巴路,行路的人只能抓着路边的岩石上下,每逢下雨天,泥泞不堪,学生上学都非常困难。学校建于1986年属砖木瓦房,20多年来,校舍由于长期受雨雪侵蚀,瓦格、天花板等多处已腐烂,给在校的80名彝族师生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一遇到刮风下雨、冰雪天气就更危险了。
近五年,有关部门就多次准备对校舍进行危改,但迟迟不能落实。工程老板也来过十来个,都说不敢接这种工程。原因很简单,就是进山的路又陡又难走,运输原材料是问题,二次转运麻烦,如果运货的“马帮”不到位,还会延误工期,施工任务完不成。今年10月,当地政府千方百计筹集了2万元资金,并动员周围200多群众,利用农闲时节进行投工投劳,仅用一个月时间,把期盼已久的公路修到了烂田小学门口。将来又窄又陡的泥烂路改建成了一条长一千米宽五米的碎石公路,公路从经过该村的通乡公路上沿着烂田小学校门口缓缓通到了该村四组的黑来说布家,“现在路好了,我家娃儿上学我们也放心多了。”黑来说布很是高兴,他说从此他这附近300多名少数民族村民在这条路上告别了用“三只脚”行走的历史。
现在路通了所需资金比原来节约三分之一,工期也将缩短一半,学生娃上学也好走了。该乡中心校校长李寒松给我们算了这笔帐。据悉,由于大路的修通,按照原来的计划,烂田学校危改工程也将于今年年底进行,通过世界银行贷款、财政出资等渠道,共投入资金41万元新建390㎡的寄宿制小学校,可就地解决该乡民族和烂田两个村近200名少数民族儿童的住校和就读问题。
消息来自四川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