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训世海人《彝汉教典》介绍

4594 2
发表于 2010-4-27 23:07:4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彝汉教典》曾译作《彝汉史诗》,今译为《彝汉教典》。该书亦称“四十九位彝汉道人语录集”或“彝汉导师言论集”,是一部反映彝族古代文化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的经典著作,曾在滇东北彝区广为流传,影响很大。经历代多人转抄,同名异本较多,差异很大,有的完整地抄原著的全部内容,有的仅摘录部分内容。特别是有的抄本大量使用异体别字、书写欠工整,任意增补和删减内容,很难贯通领会,加之多数抄本都不注明抄写年代,作者和抄写者都不予署名,故对于抄本年代的先后、内容的脱漏和增衍一概难断。要系统地加以整理并译注出版,应当对今存的不同抄本加以校勘和比较研究。   
    《彝汉教典》尽管在历次焚书厄运之中,许多抄本被大火化为灰烬,但仍然有一部分抄本免难幸存今世。现在北京图书馆馆藏彝文典籍编号477、478、479、480、481、482、484,就是《彝汉教典》的七种异本。(详见北京图书馆善本部民族语文组内部编印的《北京图书馆馆藏彝文典籍目录》78—79页)上述七种异本经初步查阅,差别较大不宜概述,现仅以其中“479”号为例,略作简介:
    该抄本使用笔、墨、棉纸,装订方法近似汉文线装书,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共214页,幅面为24厘米X23厘米,字数约60000多个。
    书中有“弄雯世珠写、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写”(笔者译)的彝文记述。据考证,“弄雯”系彝语地名,指今云南省武定县已衣区汤德古乡境内的“弄雯村”。“世珠”彝语,对教人知书识文者的称呼,意同汉语的“老师”。经查证乾隆五十八年当为公元1793年,距今200年。按上述年代和地名,根据书本内容进行分析,可推出该抄本不是原著手稿的结论,那么居住在“弄雯”的“世珠”也只是转抄者。因此,对原著作者和成书年代仍需考证。
    《彝汉教典》为训世海人之书,其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犹如百科全书,有较大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教育、宗教礼俗、伦理道德、医学病理……等各个方面。
    该书是系统研究彝族历史文化、社会制度、伦理道德观念、哲学思想、风情礼俗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西南民族关系的重要史料。还可以为考证其它彝族文献中记载的——些古地名和古代部落氏族以及英雄人物、知识导师提供旁证和依据,也能当作彝汉文化交流史源远流长的见证。

转摘自彝学网

评论2

莫子乌Lv.10 发表于 2010-4-28 18:55:43 | 查看全部
要找来学习才行 ~ 不能只是顶贴
彝魂飞扬Lv.3 发表于 2010-4-29 00:04:54 | 查看全部
学习了,感觉每次来论坛都能了解许多新东西。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