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民族文化和习俗需正确看待

3020 13
发表于 2010-5-11 13:39:0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2009年,一次偶然回家的途中,我在家乡的水泥厂围墙上看到一幅醒目的标语,内容大抵是改变落后丧葬习俗,提倡新式丧葬的意思。我当时很纳闷,标语正对着我们这个全是彝族群众的村子,看来是写给我的乡亲看的。但是,我记忆里的家乡的丧葬方式和其他彝族地区的方式基本相似,火葬怎么突然变成了落后的方式了?
   前段时间地区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凉山也该禁酒了》的文章。仔细看了内容,想法是正确,但是一看署名作者,吓了一跳。因为这位爱好文学的作者之前到我们越西来参加油菜花节时我们豪饮到了天亮,大家都非常开心。时隔半月,怎么思想那么大的转弯?酒,是我们凉山人待客之道,是赖以生存的的精神支柱,婚丧嫁娶都无法离开它!汉语有句俗语叫“无酒不成席”,如果凉山真的禁酒了,那我们世代传唱的酒歌就要进入博物馆,热闹的场面也会成为一种历史,少喝或者鼓励戒酒是对的,禁酒的观点,恐怕有点不妥吧!
    彝族因为社会和历史的原因,经济一直落后,这是事实。我在凉山遇见过很多热爱这个民族的彝族人或者其他民族的人,我发现一个问题,在他们的传统观念里,彝族就是凉山彝族,凉山彝族即代表全国彝族。这种观念很可怕,因为它很狭隘。以前我也曾经这样认为,后来,接触了大量的史实资料后,我改变了这种看法。凉山彝族,它代表的只能是北部方言的彝族,而整个北部方言也只占彝族的四分之一。彝族的几大方言区我都去过,风俗和语言有差异,但是都能找到同源的影子。贵州和云南的部分地区已经实行了土葬了,纸人纸马,典型的汉化结果。
    关于凉山彝族的历史,虽然我们都知道祖先来自于云南昭通方向,但是我们追根寻源的结果是我们无法找到我们祖先居住的地方——兹兹普武。这个疑问虽然给凉山彝族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但是,迁徙的这份苦涩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彝族人民。前段时间从电视看到云南和贵州地区严重干旱,照此下去,以后可能不适合于人类居住。思维敏感的我突然就想,是否我的祖先——凉山彝族的先祖也曾经居住在水草丰美的云贵高原某处,后来因为环境等灾难的原因,被迫迁徙到了凉山。难道这是时光的轮回?难道单位以3000年为一个单位?
    时间永远不会停滞,人们被禁锢的思想却会随着大的环境逐渐被改变。凉山民主改革,改变了凉山彝族的社会结构,同时也从更深层次上凸显了凉山的社会阶层。五十多年过去了,凉山彝族的黑白意识依然存在,只是刀光剑影的记忆逐渐随着老人们的离去而远去,仇恨像箩筐里的细沙一样洒落在荒郊野外。经济建设给凉山人民带来了效益,也带来了一些我们淬不及防的灾难——毒品、艾滋等我们羞于启口的现代文明滋生的野果。
     前几年听说凉山的昭觉和布托地区已经是毒品的重灾区,我心里一阵酸痛。贫穷和落后还没有消除,年轻的人们就喜欢上了“极乐”的世界,这是一种悲哀,更是一场灾难。毒品肆虐过后,艾滋油然而生,吞噬了古老的土地,几年之后,这股风也吹到了我的家乡......
     前不久,省上一位领导到了凉山调研时看到凉山边远山区落后的局面,很是着急和痛心,在总结会上,他提出了要彻底结束贫困群众人畜共居的局面,倡导文明新生活,改变坐在地上吃饭的习惯,要让每家都有凳子坐,党员干部带头捐献凳子。这位关心群众疾苦、务实为民的领导值得我们称赞。但是,相关部门特别到某些基层政府时,传达的精神有些偏离。一个民族,可怕的不是物质匮乏,而是思想的空洞。报刊、杂志、电视里大篇幅地报道某地如何符合改变习俗,“陋习”、“陈规”等带有歧视和贬义的字眼登上传媒,一时间,仿佛一场运动即将到来,政治敏锐的部分彝族人率先表态我们该如何如何,而底层的普通百姓在拿到价值几十元的凳子时开始反思,我们这个民族是否真的是文化、经济、社会、思想都落后的民族?他们开始自卑,开始自嘲......
     说一位高山的彝族群众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从小的学习兴趣,孩子三岁就带到县城里租房子住,平时听话的孩子上了一周幼儿园后,回家再也不愿吃家里做的饭了,父母细问,孩子抱怨地说你们煮饭的锅太黑了,他只吃老师用电饭煲做的饭。父母惊诧,更是狂喜,觉得达到了此行的目的,立即购买新的炊具,从此也在县城定居下来。白天捡垃圾,晚上打零工,攒下一些钱后,做起了毒品生意。后来孩子满口汉语,学习成绩虽然一般,但是各项消费指数在同学里首屈一指。前段时间,这个孩子中学毕业就辍学了,父母用10万块给他娶了个媳妇,准备买门市给他做生意。我认为这个孩子是垮掉的一代——虽然他从此可能衣食无忧。同时我也开始深信——腐化首先从城镇向乡村蔓延。
   这不能说是一种趋势,但这是一种现象,而且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社会的车轮总体是前进的,但是,它会遇到坎坷,时而停滞,偶然会下坡失控。   一种民族文化的积累需要上千甚至万年的沉淀,它不会受到时间和环境的影响明显被侵蚀或者改变,这就像孔孟之道经历了几千后,还是要重提到教科书里一样。彝族人民在漫长的生存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十月太阳历、古彝文、阴阳八卦、十进制等先进文化曾经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习俗是文化的表象,是会受环境和地域的影响而逐渐改变的,彝族各地习俗各异,有可能住在河两岸的习俗都不一样,这些习俗不是民族文化的实质,因此,一些不利于科学发展和文明新生活的习俗是该被改变的。在实施彝区新生活运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循序渐进,应该注意舆论导向,否则急功近利的结果有可能和最初的想法背道而驰。
   在实施的过程中,执行的人和即将被改变的人,都该正确看待民族文化和习俗的区别,稳步、扎实推进彝区文明新生活运动。


本文作者:阿吉

1.jpg
神秘的落水洞前是流淌了万年的板桥河,上世纪这里被筑垒成了一个灌溉用的水库,曾经一个村子出三个国民党团长的记忆永远沉寂湖底。

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lanshan19771231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钱 +2 贡献 +2 积极性 +4 收起 理由
狄鼠米口体 + 2 + 2 + 2 + 4 结合现实

查看全部评分

评论13

阿呐必达Lv.10 发表于 2010-5-11 16:34:10 | 查看全部
用制度性的手段来改变民族文化的方式应该改了
曲比兴义Lv.10 发表于 2010-5-11 17:09:36 | 查看全部
你是不是越西人?我凉山民族师范学校毕业时,曾到越西实习,越西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看了你的文章我深受感染。有人爱用贫困和落后概括我们彝族,其实,贫困和落后应该指生活上的贫困和生产工具上的落后,它不能代表彝族习俗、文化、文明和历史。人类从最早期的猿人进化到现代人,从古老的文明发展到现代的文明,并不仅仅是一二千年的过程,最起码也是在四五千年甚至是数万年的漫长历史过程。我们现在只是站在我们彝族发展比较弱势的环境下看到的彝族现状,如果用这样的眼光看一个民族的文明和落后,那么这样的头颅本身就是狭隘和肤浅的。
    其次,现代有些人用移风移俗来促进某种自以为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其实这种人他的头颅就已经没有了信仰,没有了来自灵魂的精神支柱了,这代表一种文明的遗失,一种灵魂的空虚了。最近我们开文化培训会,某些地方正在争什么西门庆故里,观音故里。。。。可以这样说,你走遍中国,传统的文化几乎消失怠尽,余下的只是空壳摇晃的身躯了。如果到了现在这种文明和传统已经严重流失到了不堪一击的状态下,都还要高奏愚昧无知,移风移俗之类的语言,我想中国到了下一代人,将全部说的是汉语,穿的是洋服,做的是洋楼,坐的是洋车。。。。那才是举国的悲哀啊!
    我从事彝族文化多年的搜集和整理,我还没有发现我们彝族是一个文化贫困、思想愚昧、信仰溃泛的民族。反过来,我发现了彝族在古代应该是创造了人类最为辉煌的文明。从丧葬到婚俗,从信仰到习俗,从祭祀到娱乐,从语言到文字。。。我为我们的祖先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我不知能从什么地方还能找到彝族是一个愚昧、落后、蛮荒民族的依据。
    我想现代的的彝族人不但要好好地回过头来读读彝族信仰和习俗,传统和文明,我们还应该让其它民族能从真正的意义上来认识我们彝族。。。。。。
曲比兴义Lv.10 发表于 2010-5-11 17:16:12 | 查看全部
毕摩收藏的经书种类和卷数很多,至今还是人类文化难解的谜团.JPG
如果谁能说彝族是一个愚昧、落后和蛮荒的民族,那么你来把这些经书读一读,看这些经书记载 的是不是全是愚昧和蛮荒的文明。
曲比兴义Lv.10 发表于 2010-5-11 17:20:06 | 查看全部
毕摩能用树竹枝扦插近800种神奇图案.JPG
如果谁说彝族是一个无知和落后的民族,那么,来解解彝族毕摩能在不同祭祀场能插出的800余种神奇的图谱,这些图谱记载的是什么?
能够用愚昧的手段插出这么多种神秘图案出来,这种愚昧恐怕会让全世界的人类都会惊慌失措。
曲比兴义Lv.10 发表于 2010-5-11 17:23:27 | 查看全部
我想告诉读者,彝族是一个神奇古老而又有辉煌文明的民族,如果你静下心来,好好地去读读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你会发现现代文明在彝人的文明面前是显得如此的渺小。。。。
曲比兴义Lv.10 发表于 2010-5-11 17:24:30 | 查看全部
本帖最后由 曲比兴义 于 2010-5-11 17:51 编辑

毕摩的咒语Lv.7 发表于 2010-5-11 19:37:31 | 查看全部
十月太阳历、古彝文、阴阳八卦、十进制这些很厉害!
阿呐必达Lv.10 发表于 2010-5-11 21:49:21 | 查看全部
回复 3# 曲比兴义

    你说的很对。
   
彝族是非常讲情义 讲仁爱互助的民族,从这些方面看,彝族人的精神并不贫穷 。

前几天我去清明节祭拜亲人,看到其子女虔诚的哭丧 在现场唯有震撼 如果多经历这些情景,我们对彝族的习俗就不会以愚昧 迷信之类的词语来形容。很多东西是要亲身去体验的,不是一味的推理猜测,尤其不应该站在自己的角度评判他者,更何况作为一种整体的文化。

不过,我们彝族的有些传统文化,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比如社会应酬支出、聘金、饮酒等,这些过程中存在相互攀比的现象,给我们造成了很多负担。只要不一棒子打死,适当的进行改变也未尝不可。
曲比兴义Lv.10 发表于 2010-5-12 00:20:58 | 查看全部
本帖最后由 曲比兴义 于 2010-5-12 00:28 编辑

是的,我们说的是一个民族整体的文化系统,而不是从某一个单方面去以篇概全。
同时,人无全人,金无足赤,如我们民族婚姻上的礼金受这个时代金钱利益的影响,有些超过人们的思维范畴,但这并不全是我们祖先的错,而是现代人把这个在婚姻中对女子的尊重变成了一种金钱的交易去了,这也是现代人的浅薄造成的。
同时,关于应酬和饮酒,不是我们民族的文化问题,这个时代谁都会面临这样的交际问题。
因此,我想说,今后研究一个民族的文明和风情,就如阿呐所说的,要从整体去,客观、科学、平等地去分析,不能用片面去武断。
日施布哈Lv.7 发表于 2010-5-12 09:42:42 | 查看全部
我觉得也是,该改变的还是要改变,与时俱进嘛!有特色的就发扬
alsdLv.6 发表于 2010-5-14 14:12:30 | 查看全部
文化,没有先进、落后之分,但是有强势和弱势之争。弱势文化将被强势文化所替代这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在我们的传统文化没有完全覆灭以前有必要象楼主所言循序渐进、稳步、扎实地对传统的习俗、习惯进行改良,从而带着耀眼的传统精华融入到现代文明的洪流中去,才是民族文化发展之道。
曲比兴义说:我从事彝族文化多年的搜集和整理,我还没有发现我们彝族是一个文化贫困、思想愚昧、信仰溃泛的民族。如果谁能说彝族是一个愚昧、落后和蛮荒的民族,那么你来把这些经书读一读,看这些经书记载 的是不是全是愚昧和蛮荒的文明。如果谁说彝族是一个无知和落后的民族,那么,来解解彝族毕摩能在不同祭祀场能插出的800余种神奇的图谱,这些图谱记载的是什么?
我认为无论如何灿烂的文化,如不被大众所普及、运用,它都是空中楼阁,毫无意义。固然我们有很多的经书,但这些经书到了现在,他所能承载的不过是驱病禳灾,与改变我们目前这种为生存而生存的状况有多大的关系?
如果电脑技能是个别人的专利或是放在博物馆而不被大众所普及、运用,那么我们这个时代便不能称之为信息时代。
虽然南美亚马逊流域有着许多灿烂的古代文明,但是创造这些文明的人的后代至今还光着身子生存在丛林里茹毛饮血,用一种现代的眼光来看待,这样的生存方式又有多大的意义?
所以,新生活运动势在必行,为的是整个民族有尊严的生活着,穷,也要穷得有尊严!
曲比兴义Lv.10 发表于 2010-5-14 17:27:07 | 查看全部
本帖最后由 曲比兴义 于 2010-5-14 17:30 编辑

回复 12# alsd
     你说得很有道理,只是我俩个似乎是站在两个极端。一个站在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的极端,一个站在现代高科技工业化的生存和发展前沿。其实,这两个极端如果能够融合起来理解,那就是一种十分完美的进步了。因为,古老的文明,能让我们的精神生活变得富有,甚至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现代工业化的步伐,又能让我们在物质变得富裕和充实。
    其实,这应该是我们每个彝族人最佳的理想,即不要忘记过去,又不要在现代文明中落后。。。。如果丢失我们社先创造的文明成果,那么,我们就会变得空虚,脆弱。。。。如果忘记了物质财富和生产水平的进步,那我们又变得贫穷和落后。。。。
    希望大家,这两点都不能忽略了。。。。
狄鼠米口体Lv.7 发表于 2010-6-28 18:35:01 | 查看全部
彝族是一个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的民族,我一直想,我们彝族好象有一句话叫“滇池之内,有石是我祖”,滇池文明是不是我们彝族创造的呢?在彝文古籍里能否找到佐证呢?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