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彝族文化产业

6827 13
发表于 2010-5-12 20:17:4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一种民族文化的积累需要上千甚至万年的沉淀,它不会受到时间和环境的影响明显被侵蚀或者改变,这就像孔孟之道经历了几千后,还是要重提到教科书里一样。彝族人民在漫长的生存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十月太阳历、古彝文、阴阳八卦、十进制等先进文化曾经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习俗是文化的表象,是会受环境和地域的影响而逐渐改变的,彝族各地习俗各异,有可能住在河两岸的习俗都不一样,这些习俗不是民族文化的实质,因此,一些不利于科学发展和文明新生活的习俗是该被改变的。在实施彝区新生活运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循序渐进,应该注意舆论导向,否则急功近利的结果有可能和最初的想法背道而驰。
      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被公认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或“黄金产业”。日本经济学家甚至不无夸张地将其称之为“21世纪的最后一块暴利蛋糕”。  
       文化产业所带来的财富是巨大的,尤其是伴随着近二三十年现代传媒技术的飞速发展,文化产品借助网络传媒技术,彻底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无限地拓展了流通径域,提升了盈利空间,从而创造出惊人的财富。  

    文化产业之所以被称为“黄金产业”、“朝阳产业”,或“21世纪最后一块暴利蛋糕”,就是因为“文化创意”的无限性,与网络传媒等高端技术所造成的流通的无限性,二者的相互融合,成就一个又一个的财富神话。  

  一个国家文化的“软实力”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即文化的积累,文化的创意和文化的传播,而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文化的传播是最重要的方面。因此,“文化”要真正成为具有竞争性的“软实力”,必须通过“文化产业”这个载体。  大家发展好自己的民族文化,让我们的彝族人民雄起来!

评论13

阿呐必达Lv.10 发表于 2010-5-13 14:50:02 | 查看全部
阴阳八卦、十进制 争议很大
十进制我不清楚 但是彝族的“阴阳八卦”能否成立是需要商榷的
曲比兴义Lv.10 发表于 2010-5-13 22:19:31 | 查看全部
不是十进制,是二进制吧,是现代计算机的内核吧(这个术语不我太会说,反正与现代的计算机有关)
曲比兴义Lv.10 发表于 2010-5-13 22:22:06 | 查看全部
本帖最后由 曲比兴义 于 2010-5-13 22:25 编辑

还有就是古彝文,其实,严格讲来,现代没有古彝文,因为我们说的古彝文至今毕摩仍在全部运用,所谓古彝文只是部分学者加以的名称,因为我们对新彝文的普及,还没有能力冲击到古彝文的运用。。。。
曲比兴义Lv.10 发表于 2010-5-13 22:29:20 | 查看全部
别介意,我们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谈文化哈,我是站在一个研究者的角度谈的,与作者的文化产业观点没有矛盾哈。。。。
无过Lv.6 发表于 2010-6-2 19:36:15 | 查看全部
其实不必拿着一点微薄的成绩沾沾自喜,我们真的拥有过先进的文化吗?我只看到仅有的这一点彝族传统文化在一点一点地被蚕食,在沉默中消亡的同时也在嘲笑着我辈的无能。代代相承的文化才叫文化,被关进笼子里的用来观看的文化,已经走到了尽头。
阿呐必达Lv.10 发表于 2010-6-2 19:43:02 | 查看全部
回复 6# 无过


我和你有同感。

我们的确不能沾沾自喜,但也不用妄自菲薄,做到不卑不亢就行。

彝族的确有过一些值得称道的东西,不过这些东西只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没有成为大众化的东西,所以我们民族的竞争力没有上去,我认为与此有很大关联。
无过Lv.6 发表于 2010-6-3 12:00:24 | 查看全部
回复 7# 阿呐必达


    我很想为我的民族同胞做点事情,但是总觉得力不从心。想说点良心话,但是总是被贴上愤青的标签。言论自由代表着思想的开放,但是言论自由谈何容易。在这个社会里,知识分子的遭遇是最惨的,早醒的知识分子总是惨死在愚昧的暴徒的刀下。
火娃Lv.8 发表于 2010-6-8 10:44:32 | 查看全部
我只能说仁者见智者见智。
醉卧美人膝Lv.3 发表于 2010-8-10 16:32:57 | 查看全部
让悲伤任意来回!
crackerLv.2 发表于 2011-4-17 02:46:19 | 查看全部
祖辈的硬盘,难道任由后辈格式化?
优化我们的文化系统吧
贾芭日哒楼主Lv.7 发表于 2011-4-26 17:28:31 | 查看全部
代代相承的文化才叫文化,被关进笼子里的用来观看的文化,已经没有使用价值,因为他已经是死的东西!人触摸不着、、、、、有些而可望而不开接呀!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