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南线
一切终将成为历史,一切正在成为历史。
这不是一个高明的见解,但这是我在走完北线过后,从凉山最南端的会东县一路北上,经过会理、德昌、西昌一路上最频繁的感慨。相比北线“人人都是智者”的场面,我愿意这样形容在南部几个县遇见的“精致的生活”,如果把北部几个县比作一个对有关源流的说法知晓甚多的深邃的老人,那么,南部几个县应该是一个正在为了改善生活而积极拼搏的年轻人吧。
作为一个忠实的记录者,我不下结论,也没有这个权利下任何结论,所以我只能感慨:一切终将成为历史,一切正在成为历史。
从会东到会理到德昌,应该说,彝族人当下的生活水平普遍比北边几个县的同胞们要先进一些,精致一些。同时,他们对于祖先的认知和对彝族传统习俗的传承也比北边几个县要淡漠一些。是的,在南部几个县,我甚至没有找见一本完整的指路经书,但我也很高兴能够看到他们今天相对幸福的生活状态。先哲说,世界本是矛盾的共同体,所以我坦然,并将继续保持这份坦然,坦然地走下去,直到利木莫古,直到孜孜普火……
凉山的雨季又一次不期而至,雨天不利于行走,然而,雨天里,远方的,远古的召唤却异常清晰,路边树梢草尖缀着的亮晶晶的露水异常透彻,所以,继续上路,为你摘一滴,当你迷茫的时候,放在手心,照见过去,照见现在,预见未来。
未来会怎么样?至少迁徙还在继续。
祖先经过凉山定居孜孜普火是迁徙,搬离孜孜普火跨过金沙江散居于凉山是迁徙,从凉山东边、北边几个县搬到南部各县居住是迁徙,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从一条河流到另一条河流,迁徙还在继续。
是的,一切终将成为历史,一切正在成为历史。所以我们是幸福的,至少,我们正在成为历史。
本报记者 的惹木呷
仿古波起,到姜州拉达,姜州拉达起,到依木会理,依木会理起,到永郎拉达,永郎拉达起,到拉布俄卓,拉布俄卓起,到普世呷托,普世呷托起,到昭觉拉达。
——《送魂经·会东篇》
粮食和崭新的房屋
暮春四月,会东野租,微冷,陈长宝随手套上灰褐色的开领毛衣走出房门,抬头看看,东边微亮,北边一层乌云缓缓飘来,又一个不阴不阳的天。
站在水泥铺就的光滑的院子里,陈长宝紧了紧身上的衣服,看着眼前平整鲜亮的房墙,一股强烈的满足感涌上心头,陈长宝很容易满足,从小到大,一顿可口的饱饭,一件结实漂亮的衣服,可以让他满足很长一段时间。这辈子拥有一座暖和的、结实的、体面的,甚至如此漂亮的铺了水泥地板刷了洁白的石灰墙的房子,陈长宝从来想都不敢想,他觉得那是一种妄想,遥不可及的妄想,如今却活生生摆在了他眼前。
陈长宝彝族名字叫木且小长,今年37岁,与老母亲相依为命,未娶。不是他不想娶个媳妇,也不是亲戚朋友们没有帮他张罗着相亲,可是每一个姑娘只要一来到他们家,一看到那个比破庙还破的房子,房子门前那摊积了几十年的污水,都摇头离开了。
“那个时候的房子真是破啊,没有一堵完整的墙,没有一片完好的瓦,院子里坑坑洼洼的,客人来了都没有一处平整干净的落脚的地方”想着想着,长宝走到院子角落,抱了一捆柴禾回到堂屋,拨开火塘里的灰烬,点火生了起来。
野租,在彝语里是“有人家的地方”,这多少让人想起白云生处有人家的著名诗句。
今天的野租区域是会东县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位于会东县城东南面,属全县中心位置,平均海拔2580米,属于典型的高、二半山区,全区域辖鲁南、拉马、野租、柏杉、雪山五个乡、16个村、58个村民小组,2838户,12533人,彝族人口12031人,占总人口的96%。周边与淌塘区、嘎吉区、参鱼区、大桥区等4个区14个乡接壤,幅员面积209平方公里。由于地处高山,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作物主要以玉米、洋芋、燕麦、荞子为主。
2009年,全区域拥有耕地面积46351亩,粮食总产量达98101公斤;畜牧业在全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一半以上,2009年,全区域畜牧业总产值达18130.18万元;全区现有机关干部154人,其中行政人员66人。全区域有林地18万余亩,其中华山松14万亩,宜林荒山4万多亩,境内有褐铁、赤铁、硫铁、锰、铜、铅锌、重晶石等矿产资源,盛产脱毒薯、苦荞、松籽、绿色畜产品等。
这一切,长宝只是在听社长和乡里面的工作干部些谈话的时候多多少少听过一些,长宝原来只关心房子和粮食,如今也有心情留意一些与房子和粮食无关的事物了。对着火焰这么想想,长宝突然很想走出房门站到天空底下看看。
天空和不下的雨水
早起的鸟儿已经歌声一片,这些看起来一天到晚无忧无虑的精灵!依然是阴沉沉的天,长宝也觉得明朗了许多。鸡鸣声声,长宝看见社长牟德云和几个男人已经起来,蹲在路边抽着烟袋看天盼雨,苞谷种子下地的时间到了,可迟迟不见雨水下来。
长宝其实并不那么忧心今年的雨水,再苦的日子都过来了,一年两年迟到的雨水不会让长宝沉重地放到心里面去。长宝依然看天,巨大的宁静便在这个时候降了下来,笼罩了十万大山里安静的会东,笼罩了鲁南深处独自抬头看天的长宝。
会东,上古秦时为邛都国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会无县,会东地区属之。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直至五代十国的后属时(公元907—965年),会东地区先后为“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大义宁国”和“大理国”等地方政权所割据。明洪武年(公元1382年)改属四川布政司,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改东川府属云南省,今会东县松坪、淌塘两区和铁厂沟、溜姑两乡(以下简称会东县东部地区)仍属东川府,同年在西昌设宁远府,会理州(含会东西部地区)属之。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设巧家厅治,今会东县东部地区属云南为巧家厅之善长里。
民国元年,会东县原属会理县的西部地区改为洼乌分州,隶属四川会理州(今会理县)。民国二年(公元1913),洼乌分州改名洼乌分县。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洼乌分县改为会理县第四区,现改为参鱼区。
1950年3月23日,会东全境解放。1952年7月1日,系会理县西部地区和云南省巧家县二区金沙江以西部分地区建立会东县,县政府驻参鱼坝(今会东镇),隶属西康省西昌专员公署。1955年10月西康省撤并四川省,会东县隶属四川省西昌专员公署。1978年10月撤西昌地区并入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属之。
1952年设会东县。因地处会理县东部而得名。
这一切,是长宝从不曾了解而最近才开始想要了解的,从小到大,长宝虽然模模糊糊也知道文化是个很重要的东西,但是长宝实在没有更多的心思去关心房子和粮食以外的事物,如今站在自家崭新的房子门前,长宝看着天空突然有了想多一点了解自己从小生活的这片地方的冲动,包括家谱。
家谱和断流的史
长宝说不出来自己的家谱,这不可笑。在野租,在会东,你实在很难找到一个能够说得出来自己家谱的彝族人。不过是历史的河在这里断了一条小小的支流。在今天的野租,彝人只知道自己上一辈或者上两三辈是从布拖、普格一带拖家带口来到这里的。来到这里以后,大家不约而同地学着坪坝上的居民一样生活,逐渐也就淡忘了曾经的习俗。即使贵为毕摩,鲁南山区最大的毕摩海哈组吐老人也只能够在神圣送魂时刻为死者亡灵指一条大概的路线了。为了生活,为了更好地生活,长宝相信没有人会质疑这一点,野租人也相信。
今天的会东县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民族、彝族为主要少数民族的多民族杂居县。境内居住有彝族、傈僳族、布依族、苗族、傣族等16种少数民族,总人口为3.6万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5%左右。其中彝族2.3万余人,傈僳族2300多人,布依族1600多人。少数民族中,除野租区5个乡为彝族聚居外,其余各少数民族在全县47个乡(镇)均有分布。县境内各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各异,彝族有语言有文字,傈僳族、布依族有语言无文字。彝族服饰朴素大方,男子上装为前开襟衣,下装为中裤脚,老年男子头缠胡绉帕子。女子下穿百褶裙,上装为右衽上衣,戴耳环、领泡、手镯。大多数男女均披披毡。彝族的主要节日是火把节和彝族年,火把节为最隆重。彝族过去有抢婚习俗。彝族丧葬均行火葬,信仰多神,毕摩、苏尼最为突出。彝族传统文化有神话传说、故事、山歌、民歌、音乐舞蹈、格言、谚语尔比尔吉最具特色。
历史上,有记载的会东彝族共有48支,日力、惹乃、吉狄、比补、博施、体哈、罗洪、沙马等支来自布拖、普格等县;黑、阿力、阿布来自云南禄劝县的伍纳、攀枝花盐边县;江梯、惹伍、范巴等20余支来自云南武定、丽江、文山、楚雄及贵州威宁等地;火支、吉利、苏都来自会理县二板房;尔木、阿吉6支无考(可能有土著)。
贵州彝族和云南彝族迁入会东的时间,据史料记载,雍正年间,云贵总督鄂尔泰强行改土归流,致使彝族大规模越过金沙江,鄂尔泰当时向朝廷的奏文说:“东川一路乌倮数万,半已过江”《元史》载:“姜州下姜者,蛮名也,乌蛮仲牟由之裔阿坛绛始居閟畔部(东川一带),其孔阿罗仕大理国主高泰,是时会川有城曰龙纳,罗落蛮世居焉,阿罗挟高氏之势攻拔之,遂以祖名曰绛部,宪宗时,随閟畔内附,因隶焉。”
《会理州志·古迹》载:“会理废州……有蛮,曰阿坛绛,亦仲由蒙之遗种。其裔罗于则得昔陀之地居之,取名曰绛部。后强盛尽有四川,号歪。宪宗八年内附。隶閟畔万户……在卫(今会理县城)东南二百里,明初废。”《大理古代文化史稿》也有“蒙歪属乌蛮地,名昔陀,在会理州。此部最大,在会川府东南”的记载。
会川府东南,鲁南深处,野租的天空下,长宝从苍茫云际收回目光,转身对着自己崭新的房屋,心思开始这样活络开来:等过段时间把房子里里外外整修好了,就跟着邻居们出去打工,挣点钱回来娶个媳妇,这生活就圆满了……
作者:的惹木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