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聚焦马边彝族毕摩“热布”研讨会

5741 14
发表于 2010-8-19 15:16:0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本网讯,815日来自四川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王小盾,**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本德尔,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院长、教授罗庆春,凉山州彝族文化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吉克曲日,四川大学人类学博士罗安平,川师大文理学院西部民歌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张科成峨边黑竹沟艺术团团长仲向义等专家学者云集马边,参加“马边彝族毕摩热布研讨会”。中国彝族网也派出代表一同参会。

1.jpg

3.jpg

2.jpg


马边彝族毕摩“热布”文化情况简介 点击进入


聚焦彝族毕摩、热布 点击进入


聚焦研讨会 点击进入


聚焦蒋兴义 点击进入

评论14

晚归的人楼主Lv.9 发表于 2010-8-19 15:24:54 | 查看全部
11.jpg
参加彝族毕摩研讨会专家学者:
王小盾——四川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


罗庆春——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院长、教授

马克·本德尔——**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方——西华大学副教授

吉克曲日——凉山州彝族文化研究所所长、副教授

吴会蓉——西华大学副教授

李咏梅——西华大学副教授

俄雷批尔——凉山州彝族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罗安平——四川大学人类学博士

张科成——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西部民歌研究所主任

周翔——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西部民歌研究所研究员

吉俄乌果——凉山州彝族文化研究所主任

梁焰——乐山市摄影艺术家

阿仲向义——峨边黑竹沟艺术团团长

阿索拉毅——彝族诗人

林布——中国彝族网
思想谱写辉煌Lv.9 发表于 2010-8-19 20:12:50 | 查看全部
六盘水彝族同胞发来贺电,预祝马边彝族毕摩“热布”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晚归的人楼主Lv.9 发表于 2010-8-20 07:51:20 | 查看全部
回复 3# 思想谱写辉煌


    已经圆满闭幕!
思想谱写辉煌Lv.9 发表于 2010-8-20 08:49:47 | 查看全部
回复 4# 晚归的人


    呵呵
沙玛阿布Lv.9 发表于 2010-8-20 11:10:20 | 查看全部
祝贺。。
莫子乌Lv.10 发表于 2010-8-20 16:58:29 | 查看全部
马边彝胞好样的

我们中国彝族网的代表们也好样的
晚归的人楼主Lv.9 发表于 2010-8-20 18:51:29 | 查看全部
回复 7# 莫子乌


   
曲比兴义Lv.10 发表于 2010-8-25 17:36:14 | 查看全部
回复 3# 思想谱写辉煌

谢谢大家关注,彝族文化丰富多彩,但我们研究还很肤浅,这次研讨会只是一种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来支持彝族文化研究,让更多的人来参与彝族文化研究,让更多的人来发现彝族文化的博大和神奇。。。这也是对彝族人自身的呼唤,也是对世界的一次展示,彝族人不是一般人意识中的简单形象,而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宫殿,这是彝族的伟大祖先所创造,到如今现代的彝族人应该回过来,好好地记录和抢救。。。
曲比兴义Lv.10 发表于 2010-8-26 12:55:50 | 查看全部
这是马边彝族毕摩热布文化研讨会现场拍摄的部分,欢迎点击观看http://www.56.com/u57/v_NTQ0Njc5MTA.html    是由凉山彝族文化研究中心拍摄剪辑的。。。
潇洒YI哥Lv.2 发表于 2010-9-16 11:08:34 | 查看全部
“苏聂”原始的萨满巫术,“毕摩”将周边佛教、道教的彝族化的结果,,,可以作为一种文化来探讨,,,但是毫无现实意义,,,就像几个小孩在玩过"家家"的游戏。我觉得正是这些东西影响了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早该进文化管收藏起来了,还好意思拿出来显摆,明明是落后了还要出来声张,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E
潇洒YI哥Lv.2 发表于 2010-9-16 11:18:46 | 查看全部
真正有内涵的东西是毕摩的经书,,里面倒是有彝族的历史;古彝人的哲学观等有意义的东西。
无过Lv.6 发表于 2010-9-24 19:39:46 | 查看全部
作为历史来研究是可以的,但不要搞成迷信传播活动。基于我们彝族同胞们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这样的活动很容易放出一个信号:过去愚昧的事情复活了。
曲比兴义Lv.10 发表于 2010-9-28 23:05:41 | 查看全部
回复 12# 潇洒YI哥
       当一种古老文化历尽沧桑生存下来的时候,请不要简单地对其下结论,文革就这样把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给泯灭了。彝族的历史文化不止是毕摩的经书记载了,毕摩的热布、古及祭仪也记载了,而这些记载至今还没有得到科学的解释和合理的记录。。。。
曲比兴义Lv.10 发表于 2010-9-28 23:07:56 | 查看全部
回复 13# 无过

          所谓谜信是文革时期下的定义,到现在还用谜信来定义,这是时代悲哀?还是民族的悲哀?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