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日新 寒窗渐远
日前,一家民间商业调查机构发布的《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显示,受访的近万名大学生中,有27%的大学生拥有电脑,19%的大学生拥有掌上电脑……近日,记者走访了昆明的多所高校,发现有的学生首月消费已破万元。
专家认为,高消费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 本报记者 符光周 实习生 何晓 摄
电脑、洗衣机样样俱全
来自宣威的小宁就读于昆明市区内的一所工商管理学校,住四人一间的宿舍。刚进宿舍的时候,房间显得比较宽敞。不过刚过了两天,整间屋子就变得满满当当的:4张书桌全部放上了电脑,卫生间的门后也摆上了一台洗衣机。“妈妈觉得公用洗衣机不卫生,就给我买了一台小型洗衣机。”小宁说,家里人还为她买了电脑、数码相机、新被子、台灯什么的,一共花了14000多元。之后,小宁又自己添置了一些小物品,加上跟同学逛街吃饭,她这个月的花销已经超支:“本来我一个月1300元的生活费,但到现在已经用了3000多元。加上开学买的那些东西,一个月花了差不多2万块钱。”
学校:高消费的是少数
云南大学的大一新生当中,也有不少学生购买了电脑、洗衣机等用品。云南大学的马老师表示,这样高消费的学生只是少数。马老师说,有些高消费不能避免,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艺术专业的学生。“至于购买数码产品的学生,大多还是出于个人的爱好吧,而且,这些东西现在也比较普遍。如果家庭条件允许的话,还是可以买的。”
家长:不能让孩子受苦
面对孩子如此高的消费,在昆明一家医药公司工作的戴先生表示,如果家庭条件允许的话,他不反对这种“高消费”。
戴先生的儿子今年考上了天津的一所大学,开学时戴先生送儿子去的学校。“因为路程远把电脑从昆明搬过去太麻烦,所以我又给他买了一台电脑。他玩惯了,不买不行。”另外,戴先生还给儿子买了数码相机和新手机。
对于儿子在学校的开销,戴先生说,开学时给孩子的4000块钱本是三个月的开销,但过了不到一个月,儿子就说钱已经用光了。“开销是有点大,但是他从来没有一个人在外面生活过,也不懂得节约和计划用钱,慢慢就好了,不能让他受苦啊。”
■专家说法
经历磨难 才能成长
云南省社科院的副院长杨福泉曾到多所高校演讲,他说有几次中午他到学校食堂吃饭,发现食堂里的大部分服务生都是在校学生,他很赞成。杨福全说,大学不能远离寒窗,尽管现在条件好的家庭越来越多,加上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被娇宠是难免的事情。但上大学是为了一种磨练,大学生应该从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父母的不易。购买必需的学习用品是应该的,但是孩子要是拥有太多的奢侈品很容易造成一种攀比心理,不仅对其他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造成影响,也不利于自身自立习惯的养成。
杨福泉说,大学的学费对不少家庭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那些可有可无的奢侈品没有必要一次配齐。大学生需要什么,应该靠自己打工挣钱去买,只有自己去体验过劳动的艰辛,经历过磨练,才更有利于今后的成长和更好地适应社会
来源:生活新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