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西南民族大学“国际彝学大讲堂”“三个一”掀开彝学高等教育的新篇章

3144 5
发表于 2010-11-25 14:24:1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西南民族大学“国际彝学大讲堂”初展华翅

                   “三个一”掀开彝学高等教育的新篇章



11月13日下午3点,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举办的“国际彝学大讲堂”第二讲在新校区北区博学楼210教室开讲。上海大学族群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巫达教授以“彝族语言与文化”为题展开讲座。

“国际彝学大讲堂”的第一讲已于11月7日下午成功举办。来自**的著名汉学家、翻译家、诗人梅丹理以“吉狄马加诗歌英译:译后感”为题进行了第一讲。

“国际彝学大讲堂”的两次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师生兴致勃勃地听讲座,认认真真的记笔记。虽然“大讲堂”只举办了两次,但它迅速引起了全校师生的普遍关注,受到师生的一致肯定,师生们都纷纷表示从“大讲堂”收益良多。而举办“大讲堂”的意义远非如此,它将作为“一种新型的育人机制、一个高层次的学术平台、一项新的办学特色”掀开彝学高等教育的新篇章。

一种新型的育人机制 培养国际化的彝学人才

半个多世纪以来,彝学学院先后培养了3000多名以彝语言文学为主的多语人才,其中有一大批人才已经成为本学科高知名度的专家、学者、诗人、作家和党政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有的校友远渡重洋在国外名牌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且已经成为知名学者,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如著名彝学家、现任西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沙马拉毅教授的彝学成就就是从彝学学院逐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

在全球化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国际化的彝学人才,彝学学院充分调动国际国内相关学科资源,开创了一种新的育人机制——“国际彝学大讲堂”。

“大讲堂”将邀请在彝学及相关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和国际水平的专家和学者来校给彝学学院的师生作专题讲学,这能让彝学学院的师生有机会聆听当今世界范围内一流的彝族学者和彝学专家的谆谆教诲,有机会领略他们的学术风采,有机会分享目前世界上最新的、处于学科研究前沿的彝学研究成果,有机会当面与国际彝学大专家、大学者面对面的交流与对话。彝学学院院长罗庆春教授认为:“对于学生来说,这些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讲学将点燃他们心中理想与信念的火把,让他们可以追随成功者的足迹走出属于自己的学术人生之路;对于老师来说,他们可以吸收前沿学术成果,拓宽学术视野,进而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

另外,“国际彝学大讲堂”将邀请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理论背景、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国内外专家从不尽相同的角度来共同关注“彝族文化”这个主题。因而他们的讲学将有助于更客观、科学地推进彝族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培养复合型、国际化的彝学人才。

一个高层次的学术平台 促进彝族文化的交流传播

“国际彝学大讲堂” 每年至少邀请1-2位国内外一流的彝学专家来校进行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讲座。拟邀请的国际学者如**著名人类学家、彝学专家斯蒂文·赫瑞,著名民间文学家、彝学专家马克·本德尔,德国著名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彝学专家托马斯·海贝勒等;国内学者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巴莫曲布嫫、中央民族大学潘蛟、张海洋、胡素华,四川大学石硕、贵州民族学院王子尧、云南民族大学白兴发等等。相比一般的讲座,“大讲堂”是真正国际化的高层次的传播与交流彝族文化的学术平台。

这个学术平台是一种双向互补的交流模式。也就是说,通过这个学术平台,我院的老师们可以从“他者”的目光里照见我们自己的学术水平,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国际国内的专家们也可以看到我们的师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执著与坚守,了解我国的民族高等教育、母语教育、双语教育和多语教育的现状,让他们不断获得从事彝学研究的动力和激情。

这个学术平台也是交流与合作相结合的交流模式。“大讲堂”拟邀请的专家及其单位,大多数是和我们有长期的合作关系的专家及单位,有的专家目前与我院专家保持着深入、良好的合作关系。“大讲堂”的成功举办将不断深化和升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推进实质性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战略合作关系的发展。

这个高层次的学术平台作为联系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学术纽带,加强了彝族文化的对外宣传,加强了对外合作研究项目的申请与实施,进而促进彝族文化在国际上的交流与传播。

一项新的办学特色 传承“中国彝学、世界彝学”的学科理念

彝学学院一直以建设有特色、现代化的一流民族大学为办学目标,坚持特色办学、开放办学、质量办学之路。正是在这种思路的指引下,彝学学院如今已经成长为四川省彝汉双语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我校民族学博士点的重要支撑单位;彝语言文学专业已经发展成为国家民委和四川省重点学科、教育部特色学科、四川省品牌专业。

在编制“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彝学学院又创新性的提出了“中国彝学、世界彝学”的学科理念。而“国际彝学大讲堂”系列学术讲座就正是传承这一新学科理念的载体,也是学院开创的一项新的办学特色。

据罗庆春院长介绍,“国际彝学大讲堂”的特色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大讲堂”计划每10次讲座为一个阶段,每个阶段结束后就将该阶段的讲座内容汇集成册,成为“大讲堂”的学术成果出版发行。第二,接受邀请来大讲堂演讲的专家学院拟以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和讲座教授等多种形式让其成为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办学的柔性的学术团队而成为学院学科建设的学术资源和办学实力的重要组成。

西南民族大学校长赵心愚教授在“国际彝学大讲堂”开讲仪式上指出:“这种授课模式具有开创性意义,值得大力提倡。”


    罗庆春院长表示:作为彝学学院的一项新的办学特色,只要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存在,“国际彝学大讲堂”就不会终止。

    (稿件来源:西南民大宣传部  王艳)

评论5

晚归的人Lv.9 发表于 2010-11-25 15:05:30 | 查看全部
罗庆春院长表示:作为彝学学院的一项新的办学特色,只要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存在,“国际彝学大讲堂”就不会终止。

可惜哥要毕业了!
苏月飞阳楼主Lv.9 发表于 2010-11-25 17:50:39 | 查看全部
回复 2# 晚归的人


    你杂那么悲观呢?你走了,还有人来嘛,正所谓前赴后继,把前头的拍死在沙滩上。

    不过话又说回来,改革总需要一定的牺牲精神!你就是被牺牲掉的一代!
娄依Lv.1 发表于 2010-11-25 20:43:18 | 查看全部
围观两个
JK倪佈Lv.7 发表于 2010-11-26 18:49:39 | 查看全部
都是哲人。
曲比日布Lv.7 发表于 2010-11-27 17:09:06 | 查看全部
牛!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