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信念,听起来没什么逻辑,过年如何成为一种信念?我不管它, 我坚持这个信念。无论我在哪里,在每年的这段日子我一定带着家人去寻找过年的地方,去聆听我们彝家的歌声和欢笑,尽情享受达体舞的韵律, 我更会和同胞们开怀豪饮以迎接新的一年。 + 这对我十分重要,因此它成为我的一种信念。或许因为它已变成了一年一度对我身份的验证,变成了我身上民族印记维系。我对我自己讲, 这是我的底线,是对我的民族的最低承诺,作为一个彝人的后代,我有血缘,有义务和责任传承和发扬她的精神和文化, 过年可能是一种最低的表现形式罢。 + 其实有这种过年的信念和时时刻刻在为本民族发展而努力的同胞相比已经是微不足道。我应该是在为自己粉饰平日对本民族发展关心的缺失,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我为我的这个信念感到惭愧。 + 我不知道在我们当中,尤其是在那些及其散居的地方,有多少同胞和我有同样的信念。这种信念,对于我们民族来讲可能是喜忧参半,仅仅有这种信念,我们有愧于养育我们的民族,有愧于我们成长的地方。当然,更可怕是我们逐渐丢失这种信念,失去我们哪怕是一年一度承继民族精神的时刻。 + 由此,我真诚的希望我们每一同胞都有我的这种信念。让我们年年都有相聚的这一天。当然,这远远不够,我们应该把这种信念延伸开来, 延伸到每一个民族发展需要的方面。 + 历史在不断地记录人类的发展,我们作为彝族的传人不能让这种起码的信念逝去,不能让我们民族成为最早的考古课题。如果你有同感, 并为之而努力,那让我们为这种信念喝彩吧。我相信彝族先祖会感谢我们,中国和世界会感谢我们。
作者简介: 姓名:司兹拾且(孙国伟), 1963年生. 四川西昌礼州人.清华大学化学工程学士.现任荷兰帝斯曼(中国)高级项目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