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云南学者:“玉溪抚仙湖底找到伊甸园”

2026 2
发表于 2010-12-24 07:46:2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9293542397769646335.jpg
15994966294457103523.jpg
3383681547290350611.jpg

人类自非洲大陆诞生后在那里生活了很长时间,在一次最为重要的迁徙后,他们来到一片已经存在6亿年的古陆上安居,这一停留就是上万年。上万年间,这片古陆由于地质活动在缓慢下沉,人类栖身的聚居地也受到了影响,早期建筑的城池已被淹没在水中。这时候,一部分族群来到了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他们的智慧在那里生根发芽;而另一个族群则长途跋涉来到了美洲大陆,创造了玛雅文化,但还是有一部分族群选择继续留在那个下沉的古陆,因为那里有他们创造的“伊甸园”。如今,有中国的学者认为,玉溪抚仙湖底遗址就是《圣经》中记述的“伊甸园”,同时,它也是所有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寻找伊甸园一定有具体地址

  一部《消失的地平线》掀起了全世界找寻“香格里拉”的热潮,那么较之更为神秘的伊甸园,只是一个传说还是真实存在的天人合一的理想乐园?

  《圣经创世纪》中记述,耶和华神在伊甸的东方建立了乐园,把所有的人类安置在那里。有河从伊甸流出滋润那园子,从那里分为四条。拥有全世界最多读者的《圣经》中关于伊甸园的寥寥数语在几千年来引得众人追寻,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圣经》中记载的伊甸园一定存在于地球某处,而这几句话也成为了人们寻找这个孕育真善源头之地的地理坐标。从上个世纪以来,东西方都有一大批学者在世界各地寻找伊甸园的踪迹,他们把考古发现、文化遗存等带来的线索梳理个遍,也提出了不少观点。

  从地中海到安纳托利高原,到埃及,到美洲,再到中国的西藏、四川等地都曾经宣称自己就是伊甸园所在地,目前获得较多人支持的是“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发源地就是伊甸园的原型”,支持者称,居住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在公元前5500年左右来到两河流域,他们在这里创造了楔形文字、天文历法、数学、建筑等人类最早的文明,还有古巴比伦的灿烂文化,这里就是文明的孕育地——伊甸园。

  但是有专家提出,认为两河流域是伊甸园的人忽略了一点,就是苏美尔人并不是两河流域的土著,他们是一群“外来人”,他们的高度文明和先进历法都是“带来的”。那么,苏美尔人又是从哪儿来的?他们的高度文明是谁创造出来的?如果在古代社会真的存在一个伊甸园,那苏美尔人的祖籍会不会就是伊甸园呢?它的地理位置究竟在哪儿呢?

宫玉海提出“伊甸园在云南”

  就在全世界范围内“论证”、“揭秘”伊甸园的作品层出不穷时,在1992年,长春光机学院教授宫玉海宣布自己找到了伊甸园:“就在中国的云南省!”

  宫玉海是一位研究古代社会学的专家,对《圣经》和《山海经》颇有研究,他称自己已经找到证据证明,古云南大陆上曾经有伊甸园。他表示,《圣经》中记载的“希纳”,又译“示拿”,指的就是云南。

  第二个证据就是,云南简称“滇”,音通“甸”,是大陆边缘的意思,而云南至今以“甸”为地名的县、乡镇和村寨有近百处,如,寻甸、中甸等,这在全世界范围内来说,找不到第二处。《圣经》中记载,伊甸园有四大特征:四季皆春,鲜花盛开,气候宜人;狮子、大象、老虎等猛兽与人类“和谐相处”;在伊甸园西南面有座雪山,终年积雪不化;有四条大河,分别向东南西北流去,其中一条大河贯穿全境。前三个条件在世界范围内都比较好“对号入座”,但是“四条大河毗邻”这一关键条件卡住了许多地方。

  英国作家拉夫尔伊利斯写了一本名为《埃及禁果——揭开亚当与夏娃及伊甸园之谜》的书,他在书中表述:“我们真正在寻找的是(与伊甸园)毗邻而流的四条大河,而这几乎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凡是大的河流,只要平行奔流一段流程之后,总会汇成一条更大的河流。因此,这种地形简直可以说是不存在的。”

  然而,宫玉海教授称,找到了这种“不存在的地形”,就在云南。他认为,云南境内就有四条大河,金沙江流入云南后转向北流入四川,元江向东流入越南称红河,怒江在流入缅甸前向西折流,澜沧江自北而南贯穿全境,“这与云南的地形几乎全部吻合”。

  十多年过去了,宫玉海的“惊世言论”并没有多少人知晓,然而,从他抛出这样一种言论开始,就有云南学者就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伊甸园”上,并开始了传奇的“寻找、论证之旅”。

水下建筑群 抚仙湖潜水员的意外发现

  对于从小就爱好游泳的耿卫来说,生长在玉溪抚仙湖边可算是有了天然的练习场,在他成为了专业潜水员之后,抚仙湖也是一个最为合适的潜水地。从1992年开始,耿卫在抚仙湖潜水时无意中发现了抚仙湖水下有一些垒堆在一起的石块和散落的巨石碎片,水下辨识度不高,只能看出个大概,很像有一道“石头墙”在水下,由于不知道这是什么,也没人关注这些东西,耿卫起初也没当一回事,此后多年还经常邀约同单位的好友下水查看他的“发现”,但是随着查看的次数越来越多,耿卫发现,这些大石块好像不是近期放进去的,而且是一个很广阔的建筑群落,抚仙湖水下竟然有一个建筑群落,这让他大吃一惊。

  经过勘测,初步探明抚仙湖水下的这个建筑群落有2.4平方公里,群落内还分布着若干大型石质建筑物,整座水下建筑最高位置处是一座水深23米的古塔,塔高19米,塔顶现距水面4米,最低处的水下建筑现在距离水面89米。由于水下遗迹庞大,目前只能从浅处打捞一些文物,并且查看建筑,这座高塔底边长90米,共有5级台阶,建筑均用石材建成,工程规模浩大。

  随后,大批考古专家、鉴定专家、人类学家纷纷赶往抚仙湖畔来一看究竟。云南学者、滇国史专家黄懿陆也作为省专家组成员一同来到了抚仙湖参与了对抚仙湖底遗迹的发掘,一些陶制品、工具被潜水人员打捞上来,“是不是来自于东汉时期?”“很有可能是滇国的遗迹”“应该是俞元城”……各种猜测都有。“会不会是伊甸园啊?”围观者的一句无心的玩笑说进了黄懿陆的心里,在此前的抚仙湖地下遗迹研讨会上,他就查阅了相关的很多资料,虽然打捞出了很多陶器、工具,但是一些有明显金属刻痕的雕像也在这个地方出现,更引起困惑的还是不少刻印在石块上的从没见过的图案或是文字。“这些建筑会不会已经有万余年了?”有了这个大胆推测之后,黄懿陆等待的就是地质专家对这个地区地形状况、地貌活动的判断了
惊人的推算 比已知发源地早了近万年

  经过地质检测发现,抚仙湖底下的建筑群完好,有些地方甚至还发现了木桩。“这说明并不是地震等地质原因导致地面下沉的,而是每天沉积而成,每千年缓慢下沉6至7米,那么从建筑群最高与最低建筑的落差可以推算出,建筑群建造的时间大概在距今2万年以前。”黄懿陆被这个数学公式惊呆了,如果这个推断成立,那么这个地方有人类生活的时间就更早了,换句话说就是,这个地方出现这种可以大规模建城池、修祭祀塔的高度文明的时间比目前已知最早的人类文明发源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更早,而且早了近万年!

  比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更早的文明会是什么?它们二者之间有关系吗?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是从这里过去的吗?这是上帝创世造人的地方吗?这里难道就是伊甸园?

  在确定了抚仙湖底遗迹的存在时间后,更为关键的难题又摆在了黄懿陆面前。他记起,在第二次大规模抚仙湖考古活动中,耿卫潜水上来,给在场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画出了两个据说是在“高塔”上看到的图案,这两个图案一左一右,左边那个是六条线围绕着一个圆圈,右边那个稍微复杂一些,在场的专家都困惑了,这两个看似很简单的图形,怎么从未在已知的考古活动中发现过?

  “应该是表示两个太阳的意思吧。”面对国内知名专家的判断,黄懿陆没有应声也没有立刻反驳,只是从看到那两个图案开始,直觉让他相信:“符号是人类设法保存下来的古老记忆,这两个完全不同的符号应该不仅仅是表达两个太阳那么简单。”

  就在不少专家学者都把注意力放在出土的陶器、石刻上时,黄懿陆找到了耿卫,请他再把所见的符号都画出来看看。

  耿卫将黄懿陆带回了家,一打开家门,黄懿陆惊呆了,只见耿卫家墙上贴满了各种各样的符号印记,甲骨文、楔形文字,还有石刻上的文字临摹……这时候耿卫反而不好意思起来,他告诉黄懿陆,在勘察水下遗迹的时候他发现石刻上有不少奇怪的符号,他把这些符号记录了下来,想自己对着已知的文字看看到底是哪种文字,可是不管他怎么比对都发现没有一个文字符合。

  “要想知道这个建筑是谁建造的并了解它的价值,就要读懂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字和符号。”整整一夜,耿卫不断地画着早已烂熟于心的水下符号,黄懿陆在其中找寻着能够揭开谜团的线索,他们都感觉到,打开水下古迹秘密大门的钥匙就在这些符号之中,而这些图案和符号,尤其以被专家认定为是“两个太阳”的最为特别。

“看不懂”的符号 破解《圣经》开篇创世?

  黄懿陆在研究了符号学后尝试来破译这两个符号所代表的“密码”,可是都出现了说不通的局面,要在这些看似隐藏了众多秘密的符号中打开突破口,一个不寻常的三角形的出现打破了困局。

  黄懿陆告诉记者,三角符号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是“阴阳”的标志,也是易学中的重要符号。而苏美尔人早期文字中代表女人和女性生殖器的符号是这样的:左边的图案圆圈分别向天地发出三条光芒,可以确定为“太阳”,右边的图案是“月亮”,它分别向天地发出呈现“倒V”形状的两条光芒,加上月图右上角有刻印的一个三角,这说明当时处于以女性为主、男性为辅的时代,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发现这种图案。

  既然三角符号是阴阳的代表符号,那么这个三角符号出现在这里可以用易经来解释吗?有了这样的想法后,黄懿陆面对这些条条框框的“抚仙湖文字”不再把它们当成一种已知的文字,而是开始用易学方法来解释它。果然被他找到了突破口。

  “表现人体器官的符号刻在祭祀的塔身上,而塔通天,表示‘人在天上’,那么这里的人就是神,而神的样子跟人一样,表示神就是人,人就是神。这与《圣经》里的‘神就按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的说法一致。”黄懿陆按照《圣经》中创世纪的开篇章节“神说要有光,神说要有水……”等逐条对照,黄懿陆称,他用这个三角符号破解了《圣经》所说的开篇创世。并且拿到这把通往终极秘密的钥匙后,接下来就有可能进入学术殿堂的大门。

云南学者:伊甸园在云南的六大证据

  要确定一个地方是伊甸园,除了宫玉海证实的四个特点外,还要满足这么几个条件:这个地方要有干栏式建筑;这个地方要有“通天塔”;这个地方要有四季如春的气候和四条大河;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这个地方的文物特征必须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特征相吻合。

  “除了这四个特点,我再加上一个,还要有耶稣,这个我也能够证明。”黄懿陆说。

  1、在抚仙湖水下深35米的地方发现了9根半露地面、高为10厘米左右的木桩,正准备取样研究时,这些木桩因为在水中浸泡时间太久,用手一碰就像浮泥一样散去了,但是木桩埋入石板时留下的印痕还清晰可见,在用声呐技术判断出木桩的大概位置后,发现木桩可以围成一个长方形,是一处完全符合干栏式建筑的遗迹。

  2、抚仙湖水下遗址有一座19米高的祭祀塔,这是在2.4平方千米数十座石质建筑群中最为高大的一座建筑,一共有五层,从这些规整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石料中可以感受到它对于整个建筑群落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显然,这是一座古时最为重要的祭祀塔。”黄懿陆认为,祭祀的石质建筑是五层,用易经来解释的话,可以解读出通天下地之意,表示这里是人类和神交流的地方,天人合一,同时,石质祭祀塔身上的两个日月形状的象形图案也显示了这一证据,“通天塔”的存在也被证明。

  3、远古时代的康滇古陆处于世界的中心,气候适宜人类居住,四条大河等“软证据”已在10年前被宫玉海教授找出,云南是这种地形的独特拥有者。

  4、干栏式建筑是东方文化,石质建筑是西方文化的典型,东西方文化都在抚仙湖水下遗址中被发现,而抚仙湖遗址的东部地区还出现了代表欧洲的先进的莫斯特文化遗址,云南多处都出土了莫斯特文化时期的文物遗迹,这说明,这里在古时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地,甚至是东西方文化的发源地。

  5、抚仙湖水下祭祀塔上发现的文字符号图案与两河流域共通,与欧洲文化共通,与中国文化共通,但是出现时间明显早于现在已知最早的两河流域,可以说,这里是美索不达米亚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是创造出巴比伦文明的苏美尔人的祖籍。

  6、至于黄懿陆自己加的条件“伊甸园里还要有耶稣”,他的观点是,抚仙湖底下的“通天塔”正对着尖山,尖山的外形是“男性生殖器”,寓意为“阳”,通天;而在它边上是外形为女性特征的“双乳峰”,“双乳峰”正对着湖底一座巨型神像,山峰表“阴”,巨型像在这里表“阳”,指天,意思就是“神”(巨型石像)在天上看着人们建造“通天塔”,而这个巨型像就是耶稣的原型,尤其是在湖底找到的雕刻在石头上的“眼睛”相对于石像五官来说特别巨大,突出了“看”。

  找到了通天塔,并且找到了看着人们生活、建造通天塔的耶稣,这里无疑就是《圣经》中记述的“伊甸园”了。“我们就是抚仙湖水下遗迹的解密者。”黄懿陆说。

  《圣经》中记载,伊甸园有四大特征:四季皆春,鲜花盛开,气候宜人;狮子、大象、老虎等猛兽与人类“和谐相处”;在伊甸园西南面有座雪山,终年积雪不化;有四条大河,分别向东南西北流去,其中一条大河贯穿全境。

  宫玉海认为,云南与这四个特征全部吻合,境内有四条大河,金沙江流入云南后转向北流入四川,元江向东流入越南称红河,怒江在流入缅甸前向西折流,澜沧江自北而南贯穿全境。

评论2

佳佳2010Lv.7 发表于 2010-12-25 22:10:45 | 查看全部
第三张照片感觉很神秘 很有故事的感觉
佳佳2010Lv.7 发表于 2010-12-25 22:29:30 | 查看全部
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摩拉比法典
刻在黑色的玄武岩 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
你在橱窗前 凝视碑文的字眼
我却在旁静静欣赏你那张我深爱的脸

祭司 神殿 征战 弓箭 是谁的从前
喜欢在人潮中你只属于我的那画面
经过苏美女神身边 我以女神之名许愿
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漫延
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语言
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 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 那已风化千年的誓言
一切又重演
祭司 神殿 征战 弓箭 是谁的从前
喜欢在人潮中你只属于我的那画面
经过苏美女神身边 我以女神之名许愿
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漫延
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语言
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 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 那已风化千年的誓言
一切又重演
我感到很疲倦彼此相爱是个缘
爱吧再也不能回到你身边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 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 那已风化千年的誓言
一切又重演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