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曲古“祝曲古”与诗经“关雎”小较

2531 2
发表于 2011-3-26 00:43:2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曲古祝曲古与诗经关雎小较
胡建设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
    情字是数千年人类文明留传下来的动人传说,不泯不灭,生生不息,千古流传。曲古是彝族的古老情歌,是人类古歌中的一种,也是彝族最动人的千古传说。曲古有长短之分,即长歌和短歌。这种传说依靠三段式五言体表达,多运用比兴的手法,将世间人情歌谣化,通俗化。

    这种重章叠唱和短句的表现形式以及运用比兴的手法,初一看去,让我们不禁想起以四言短句为主,重章叠唱,流传两千多年的《诗经》,特别是与其十五国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诗经》是一部诗歌总集,汇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篇章。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即风、雅、颂。风即是风土民谣、土风的意思,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宫廷音乐部分,有大雅小雅之分。颂是祭祀音乐,用于宫廷祖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明只用。所以《诗经》也可说是一部歌的总集,包括了民歌和宫廷歌谣等内容。

    根据彝文文献记载,在洪水纪之前,彝族有三十代,洪水纪后至今有文献记载的谱系为90代,若以每代25年计算,洪水纪之后的彝族共祖笃慕时期距今2250年。彝文文献《婚姻纪》载:在远古的哎哺时代,举祖和暑府两位君长就兴起了曲古,并订立了完整的典章制度,在经历了洪水纪之后,由彝族共祖笃慕在今滇东一带传播开去,从此一直延续下来。根据上述的记载,我们且不去考证洪水纪之前的哎哺时代是多么久远的事情,单就有文献记载的笃慕约相当于春秋末年战国初期是可信的。也就是说,彝族的情歌曲古与汉文《诗经》产生时代基本相同,是共同的历史时期的产物。

    既然明了了曲古与诗经是同一时期的产物,同时又明白了诗经也是就说明了这里为什么选择诗经与彝族曲古来比较了。

选文一:
祝曲古[1]
[1]
马桑上的鸟,鸟爱桑树吗?
真心爱桑树,求鸟树上歇!
[2]
河边上的鸭,鸭爱河水吗?
真心爱河水,求鸭下河游!
[3]
周围的阿哥,真心爱妹吗?
真心爱阿妹,求你身边站!
选文二:
关雎[2]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选文简译
祝古曲,彝语音译,汉意为求爱:
[1]
那俏立于马桑树枝头的鸟儿啊,你爱桑树么?
若你爱那马桑树的话,请你在那桑树上安歇!
[2]
那河边上闲步的水鸭啊,你爱那清澈流水么?
若是真心爱那清澈的河水,请你到河里游弋!
[3]
赛歌场上的阿表哥诶,你是真心的爱妹子么?
若是真心的爱阿表妹,请你站在我的身边来!

另一首民歌《关雎》是诗经中国风·周南的第一曲,表达的也是对爱的追求:
[1]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子理想的对象。
[2]
长长短短的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去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以成眠。
[3]
长长短短的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达爱慕。
长长短短的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鼓乐声换来她笑颜。

    通读两首情歌,我们不难理解,这两首歌谣所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通过歌声表达对爱人的追求。而所不同的是前者以一个少女的身份表达了对爱人的追求,婉转而直白的语言,热忱有力;后者则是表达了男人对女性的爱慕和追求。

2、语言风格
    在语言风格方面,前者首先使用一个反问句,再用一个假设,然后给出了自己想要的答案,直接说出了表达者自身的请求,希望喜爱自己的人站到自己的身边来,语言直白而有力,表达了歌者敢于追求爱人的热忱。周围的阿哥,真心爱妹吗?真心爱阿妹,求你身边站!

    用此通俗质朴是这首歌谣的一大特征,歌词中引用生活中常见的小鸟、马桑树、河流、水鸭等成对比拟,语言生动朴实,更具有质朴的渲染力和感召力。
    同样是表达对爱人的追求,在《诗经·国风·关雎》中则表现得委婉了许多。歌谣中首先表达了自己理想对象的追求,然后表达了对意中人的思念,进而用琴瑟钟鼓来表达对窈窕淑女的爱慕。
由此可见,二者虽同时同质,在语言风格上却迥然有别。
3、形式体例
    从上文原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祝曲古》这首情歌运用了严整的彝族传统三段诗的体例,前两段作为第三段的引子,并以此为据引出第三段,第三段也即歌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诗歌中第一二段“[1]马桑上的鸟,鸟爱桑树吗?真心爱桑树,求鸟树上歇![2]河边上的鸭,鸭爱河水吗?真心爱河水,求鸭下河游!也即上文说的引子,其目的在于引出第三段作者的本意:“[3]周围的阿哥,真心爱妹吗?真心爱阿妹,求你身边站!
    从意向上,我们也可将《关雎》按照三段诗的形式来划分,第一段“[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了歌者的志趣在于窈窕淑女;第二段“[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表达歌者对窈窕淑女的思恋之情;第三段“[3]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则是借助于琴瑟钟鼓委婉的表达了对窈窕淑女的追求和爱慕。
    因此,两首歌谣在表达内容和形式体例上都遵循了三段式的特点,具有共时性的特征。
4、表现手法
    上文说到彝族的三段式诗歌表现形式是以前两段作为引子,引出第三段的表达方式。从内容的表现手法来看,这其实就是赋、比、兴的比兴手法。《祝曲古》以比兴的手法写出了芳华少女用情歌追求爱人的婉转但又直白的语态。从全诗的角度看,前两段作为第三段的比,而第三段作为全诗的兴。这是在全诗的角度来说的,对于每一段来说,语言的表现又是非常直接的,如果是那就……”表达了歌者的渴望及热忱。
    《关雎》则只用了赋、比、兴之一的兴,既从一个看似与主题无关的事物入手,引出心声,抒泄胸臆。

    综上四个方面的梳理,我们可以概括出所选的这两首情歌的诸多相似性,以及在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细微差异。彝族三段式诗歌《祝曲古》引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语言通俗质朴,诗经中《关雎》引用的同样是生活中的事物的差异,反映的是彼此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同,从而决定了两者在语言风格上的差异。虽然我们通过比较看到了一些差异,但是这些都不是本质的,重要的是,或许我们可以因为更多的相同之处,引发一些关于彝、汉文化的源头的思考。



[1] 选自贵州毕节彝文翻译组编《曲谷精选》贵州民族出版社,1996.6P16,汉文译文有改动。

[2] 孔丘著《诗经》北京出版社,2006.7P11


作者:胡建设(苏月飞阳)
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联系方式:1-3-2 6932 1491
邮件:nosu@yizu.co

评论2

思想谱写辉煌Lv.9 发表于 2011-3-26 09:35:08 | 查看全部
哈哈 难怪今天的彝族诗人这么多,遗传啊!
苏月飞阳楼主Lv.9 发表于 2011-3-27 22:59:29 | 查看全部
回复 思想谱写辉煌 的帖子

呵呵。可能是这个原因
彝族文化的土壤孕育出来很多“家”!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