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最后一课》教学札记

2264 1
发表于 2011-3-31 14:20: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最后一课》教学札记

近日教学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课文后有道研讨与练习题,文中韩麦尔先生说:“忘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分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你对自己的母语有什么新的认识?

参考资料上是这样说的:这段话包含几个方面的内涵。

首先,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忘了国的人民,如果还说着自己的语言,保留着自己的文化,实际上就说这个民族没有彻底灭亡,还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着。如果一个民族完全丧失了自己的语言,那么,它就几乎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

其次,民族语言还能使民族内部产生凝聚力。人们把一个民族在千百年共同生活经历中形成的语言称作“母语”,意味着语言对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的哺育作用。忘了国的人民,如果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守住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这个民族的人民之间就永远存在向心力,不论异族的统治多么严酷,这个民族的人民怎样被分离,民族的精神文化随时可以把他们团结到一起来。侵略者只能奴役其身,不能奴役其心。正因为如此,普鲁士政府在军事占领阿尔萨斯与洛林之后,就马上强迫当地学校取消法语教学而改教德语;同样,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三省之后,也是不遗余力地大肆推行日语教学。他们都是出于同样的目的——在军事占领之后开始语言文化的侵略奴役!因此,可以说对一个民族的军事占领还不是真正的占领,只有通过语言文化的殖民化才能实现对一个民族真正的占领和征服。但这,往往是最困难的。这就是韩麦尔先生所说的这句话的重要意义。

摘录上述内容与诸君分享,我只是想说,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各民族都有学习和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我们彝族人民经济文化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政治上当家作主,但是,对民族语言文化的学习、传承和保护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在我们黔西北已有不少人不会母语,不知其他彝区是否有类似现状。我们的彝族语言还能成为彝族同胞之间交流的主要工具吗?请大家为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出谋献策!
2011-3-31        

评论1

雅姆阿松Lv.9 发表于 2011-3-31 20:18:17 | 查看全部
哀哉!乎也。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