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凉山彝族的来源:糯 恒二部落向滇东北 四川永宁和凉山的迁徙和发展

3208 1
发表于 2011-5-16 11:49:5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凉山彝族的来源:糯 恒部落向滇东北 永宁和凉山的迁徙和发展
马长寿民族史研究著作选《彝族古代史》部分
(简略整理说明:节选自彝族古代史部分第15-19页内容,部分列举的内容省略)


    彝文文献中的糯、恒,在凉山方言中被称为曲涅、古侯。古侯和曲涅首先都是部落首领的名字,后来逐渐演化为部落名称。

    曲涅部落,从六祖之一慕阿赛之后传了7代,到 额阿糯 ,居住的地方在 佐雅纪堵 ,这里本是六祖的家园。后来,辗转迁徙到 洛补红岩 。那里汉人居住的地面很广,搓图(白人)众多,都被汉人收来在谷中牧马。彝人看到这里不能住,就返回原处 古雅嘎 居住。以后又辗转迁徙,来到 窦地的甸 ,也就是现在的昭通。

    曲涅中的一支迁徙到 纳汝洪 和 伦妥格 ,传了12代,很是繁荣。但是正好 武部落 的两位酋长在此拓展,这支彝族就迁徙到贵州 纪俄格(威宁)和 粗易歹 去了。

    另有一支迁徙到 洪鲁山 一带。

    据文献记载,曲涅一部在进入凉山之前绝大部分住在昭通西北金沙江的南岸。原来六祖之一 乍部落 的子孙已经在金沙江南岸以牧猪为业。曲涅 家看到这种情况,就召集族人往金沙江南岸迁移,不久就在金沙江边占领了九座山的地盘。江岸有是哪个河口都是右 曲涅部落 的人把守,在和的上中下游都驻有兵丁,这样一来,金沙江江流就长期处于 曲涅部落 的控制之下了。后来 曲涅部落 汇同 古侯 两部落所以能够顺利地进入凉山,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前提。

    恒部落 的子孙分为三个大家族,各居一地,唯有 古侯 占有城池,所以这一支的实力最为强盛。古侯 生九子,原居在 格格宏克 ,长大以后向滇东北一代迁徙。滇东北地区古代 濮人 聚落很多。古侯部落 到达后,有的和 濮人 一起,逐渐演化为 濮人 ,有的与汉人益州军队相遇,被拦阻在 楚洪助穆 ,后来也变为 濮人 了。还有的已经迁徙到 委委冲垮 了, 濮人 不许他们移居,因而又回到 恒雅妥 一带。

    古侯 的子孙从此分为三支,向三个地区进展:一支定居于 窦地甸(今昭通), 成为后世所说的 乌蒙部; 一支经过黔西北到达川南的 永宁(今叙永县)、古蔺 一带,也即后世的 永宁奢侈土司;最大的一支是与 曲涅 汇合后渡过金沙江,沿着 美姑河 北上到达大小凉山各地。

    分叙古侯三子,先述 窦地甸 支的发展情况:
    古侯 的子孙有 洛 的一支从 比索妥提 向 昭通 迁徙。洛 之子分为三房,长子为 洛依,居住在委委邵那;次子名 洛类,居住在 旺姆城 南部;少子名叫 路乌穆,居住在 德邸仆卧。这三个地方都在今 昭通城 附近。此时 曲涅 的一部分后裔也驻扎在 昭通城 附近。凉山地区 的史诗《勒俄特依》对于古代彝族各支系在 昭通 一带的相互斗争的情况有所叙述:

    仲牟由 的后人 波阿图 兄弟三人驱苍牛黄马并带着猎犬经过许多地方才到了 兹祖仆吾,也即 德邸仆卧(今昭通)。住了若干年之后,古侯、曲涅 二部为疆界而争,为牛羊而争……混战多年。

    当时住在 昭通 的,还不只是 古侯、曲涅 两家。甘洛县《招魂经》叙述了古代昭通的诸部的情况:

    兹祖仆吾 呐,前有 尼古阿尼部,后有 吉郭阿播部;上有 乌主部,乌主 分九支;中有 阿举部,分为 阿举、耶举;下有 卜凯部,分为 卜鼓、里卧 两支。

    《招魂经》不是近代毕摩编造的,他反应了古代传说中 昭通 彝族的分布状态。

    其次,德额 支系,原来居住在 霸穆格努。传到 卧雅穆,分为四房,迁徙到西部的 洪各菁、尼尼何、鲁道何 一带居住。这些地方约在滇东北、黔西北 赤水河 以南的地区。到了 德额非 之世,征服了当地的 濮人,又招纳了四川南部 永宁 一带的 扯勒 土人,实力壮大,而后渡过了 赤水河 和 葛甸沙枯,到达 古蔺 居住。当时汉人的势力已经在 扯勒 一带哟所发展,彝族不能抵抗,分为东西二部向 扯勒 集中。德额 家孤节把吐 的女儿和她的巫师勇敢善战,打下十二个山头,就在那里称王称霸,占有了当地的人民和土地。

    从四川 泸州 以南到 赤水河 一带原来就有许多的土著人居住,据宋元明三代各种史志记载,这里有 僰人、革老、羿子。直到明代初年 明太祖 致 傅友德 的诏书说有“羿子九属及阿吕、雨宗、碎瓦、莫德、阿胡、阿遣等蛮。”彝族初到 扯勒 就把这些土著征服了,许多不同的部民就作了他们的努力、驻扎在这里的彝族奴隶主与汉族的封建统治阶级直接发生冲突,所以连年交战,彝文文献上说“像天昏地黑一般”。战争的结果是汉人胜利,启道、色谷、奢旺、陀宜、洛举五个土著部族都归汉官统治了。但是彝族还是占领了当地 濮人 的城池和土地,“君住的 云金城,是一座织丝的城;臣住的 楚尼城,是一座商品交易之所;巫师住 能故城,是一座晒锦帛的城。 ”

    最后叙述住在 昭通 以北、尚未横渡金沙江迁往 大凉山 的 古侯部 中的一支的状况。这一支叫 卧雅不,初至时暂以打猎为生。在 兹祖额嘎 与 濮人 为邻。起初与 濮人 椎牛饮血,结为联盟。古侯 家在那里居住了几个城,君住的 迭舍城,是一个养蚕的地方;臣住的 是楚尼城,是个织丝的地方;巫师住在 努故城,是一座晒锦帛的城。此外还有三节坡和三条冲,是男女唱歌游玩的地方。还有一个地方名叫 都雅赤,是手艺人所在的村落。在这里,彝、濮 都生活得很好。过了一代之后,彝族的 武部 常来这里侵扰,濮人 看不能自保,就赶造银弓毒箭,准备战斗,而彝族的 古侯、曲涅 二部,看情势不好,就相互商量,就渡河往大小凉山迁徙而去。

    凉山,彝族称之为“谷虖”,高寒的意思,金沙江南岸的彝族常以之为牛羊避暑的所在。古侯、曲涅 迁徙到 凉山 的年代,根据彝族的谱牒,最多的有78代,若按每代25年计算,则约在西汉末年,他们就开始向凉山迁徙了。根据《指路经》、《招魂经》的记载,迁徙路线大致是从云南永善县的 井底坝 或者 大屋基 过度金沙江,进入雷波境内,然后向西循 美姑河 上行,到达凉山中心的 利美莫姑。此村在今美姑县 利美甲谷 的山麓,水源多,草木盛。适合畜牧,也适合农耕,彝族在此停留时间较长,落户留居的不少。

    另一些人从 利美莫姑 沿着 美姑河 而西,经过 利美都柯、利美且窝 而到达 利美竹核。竹核 是一个很大的平坝,纵横二三十里,土地肥沃富庶。古侯、曲涅 在此停留了很久,然后分道扬镳,古侯 向东,曲涅 向西,分别向 凉山 的广大地区迁移而去了。关于这次东西二分的记载,在《指路经》、《招魂经》里都有记载:“左边是 曲涅 路,右边是 古侯 路,曲涅、古侯 二路走。”(迁徙由南而北,左为西,右为东)

    古侯 家分布到了东部,在牛牛坝以北有 阿侯、苏呷 家;从 马边 到 天喜 一带,有 甘尔、莆田 十二支;靠近 雷波 有 阿著、阿苏、捏索 等等;马家九支最初的分布地也在雷波。

    曲涅 家在凉山中部偏西,阿尔 家最初住在 宜车河 的 车子尔哈 一带,后来分为几支向 龙头山、瓦库尔苦、巴普 以及 巴普 以南地区分布;巴且 家在 昭觉 平原的北山;古代 曲涅 家最西的分布到 西昌 的 为利利 家;西北在 大渡河 以南为 新基 家。

    在彝族进入之前,凉山已经有很多部落居住了。西昌地区各县的彝族,绝大部分是近代由凉山各地迁移进去的,且有一部分已经向西迁移到 木里 和 九龙;向南又再次渡过 金沙江 迁移到云南的 宁蒗、永胜、华平 三县被称为“小凉山地区”。其中,只有安宁河流域的彝族,被成为“木西苏”,意为平川种田人,可能是南诏国建国时 阁罗凤 迁来的彝族后裔。




评论1

乌蒙人家Lv.7 发表于 2011-5-16 15:33:30 | 查看全部
学习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