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张菊兰:彝家的火塘

1846 0
发表于 2011-5-16 14:28: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彝家的火塘

文/张菊兰


       自从有了火,就有了火塘。火塘伴着彝家人,头顶蓝天丽日,脚踩山间小路,从野蛮洪荒,一步步走来,一直走到如今。在彝家山寨,一个火塘就代表一个家庭。火塘是一个圆心,一家人就是一个圆。有了圆心,心与心才能交汇于一点,浓浓的亲情在圆周上荡漾,家庭才成为家庭。

       彝家的火塘是食品加工场。百年不熄的疙瘩火,把苦荞饼山洋芋的清香烤得陶然醉人,彝家人在惯的山坡不嫌陡;忽灭忽暗的栗柴火,把白云豆砂罐肉的诱惑散发得满屋缭绕,彝家人住惯的箐窝不厌深。“民以食为天”,火塘是一家人生活的见证,是整个家的希望。只要火塘里的火不灭,彝家人就心满意足;只要火塘里有香味,彝家人就充满希望。上山的男人,想起自家的火塘,扯一片云霞揩揩汗,劳作的双手会更勤劳,归家的心情会更急迫;下地的女人,想起自家的火塘,摘一张木叶放嘴里,吹出的山歌会更清脆,脸上的笑容会更甜美;做饭的老人,望着自家的火塘,忙碌的脚步会更匆忙,弓样的腰板会挺直,满脸的皱纹会舒展;玩耍的小孩,望着自家的火塘,举起衣袖擦擦口水,细棍子也赶不走目光的贪婪。

       彝家的火塘是长幼排序表。火塘边体现出彝家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也沿袭着男尊女卑的封建陋习。如果是三代同堂,那么火塘的正前方是老人的专坐,火塘中间两面是男青年的位置,年轻的媳妇只能坐在火塘尾,还得不时的添火或为一家端茶倒水。只有那不懂事的小孩子是自由电子,随时会无规则的乱动。一会儿蹦到火塘头,一会儿窜到火塘尾。只要注意火就成。如果你到彝家,你可不要乱钻。彝家的火塘边是长幼有序的。但彝家是好客的民族,他们最懂得尊重别人。如果是男青年到彝家,主人会请你坐火塘正前方,年轻的媳妇也会请你坐在中间。但你一定要推辞,该坐哪儿还是坐哪儿的好。否则就是你不懂规矩!

       彝家的火塘是天然娱乐室。夜幕降临,火塘里再添把柴,一家人就围着火塘而坐。老奶奶瘪瘪的嘴一张,一个个的彝族民间故事永远也讲不完。“嫩娥少薇”的美丽善良,“罗牧阿智”的机智幽默,“咪依噜”的勇敢献身,……在孩子幼小的心里,深深扎下了根。成了彝家孩子们的审美观和世界观教育的活教材。老爷爷龇一龇牙,一段段的彝家道腮便如行云流水般喷射而出。律诗似工整的语句,歌词般优美的韵律,快板样流畅的节奏,漫画般幽默的内容,……笑得孙女前仰后合,笑得孙男满地打滚,笑得儿子合不拢嘴,……只有纳着鞋底的儿媳,笑不露齿。在公公婆婆面前,再好笑的笑话,也不能哈哈大笑,这才是彝家的媳妇。你不服也不行,这是一种修养,更是世代传承的礼节。

       彝家的火塘是家庭会议室。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围着火塘商量家庭事务,很快就能统一思想。不管是男婚女嫁的头等大事,还是陈芝麻烂谷子的小事,都在火塘边定夺。你一言我一语,争来争去,最后还得统一,民主还得集中。但彝家的青年人,往往会尊重老人的意见。他们认为,老人过的桥比他们走的路还多,盐巴不会多吃的。姜还是老的辣。其实也不尽然,很多时候,一件事的做法有许多种,也无所谓对与错。只是彝家人尊老爱幼的传统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得顺从老人的意愿。
彝家的火塘,不知驱走多少寒冷和饥饿、贫穷和不幸;彝家的火塘,不知带给人们多少快乐和希望、信心和勇气;……彝家的火塘,熏烤出彝家人火一样的性格,火一样的热情;彝家的火塘,培养出彝家人火一样的粗犷,火一样的豪爽;……
彝家的火塘呦!

作者地址:云南禄劝屏山镇中学(邮编:651500)   张菊兰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