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求学路
文/田玉华
猫儿山坐落在县城的东北角,那里山高林密,怪石嶙峋、云雾从山脚下升腾而起,弥漫着山峰四周,像大海潮涌奔腾着扑面而来,置身其间如仙似幻。
山脚下有一个不到四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名叫田家堡子,田家堡子的大爷叔叔兄弟侄儿们憨厚老实、勤恳朴素,田家堡子的奶奶婶婶姐妹侄女们贤惠善良、勤俭持家。也许是新中国诞生后才改名的罢,不知什么时候田家堡子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新华村。
新华村矗立在乃托火车站和学校上面的山头上,从乃托火车站顺着山昂头望去,新华村像一座人间仙岛被四周浓密的森林和耸立的高山环抱着,只依稀看见几座土建瓦房站立在云雾之间。
一条崎岖的山路顺着山势的高低弯弯曲曲地穿梭在茂密的树林之中,牢牢地把乃托小学和新华村连在了一起——这就是我儿时的求学路。
我家在村子的南面,从我家到学校大约有五公里,但是只有火车站到学校的约一公里路程是平坦的马路,其余的都是蜿蜒的山路,沿途荆棘密布、杂草丛生。去上学的时候因为走的是下坡路,非常轻松,可以一口气从家里跑到学校;放学回家就有点吃力了,需要喝点水休息几次后才能到家。到家时一般都会满头大汗、衣背全湿。真的可以用李白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来形容。
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萌。“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去上学的时候,我就背着书包,拧着母亲为我准备的饭盒,扯上几朵索玛花兴高采烈地向着学校跑去;放学的时候,观赏着路边竞相开放的花朵,久久回味着扑鼻而来的花香。走得上气不接下气时,就座在路旁被雨水冲刷得光滑洁净的石头上,拿起课本学习起来,好像一位隐居深山的学者呢! 走到依果西时就喝一口凉爽的泉水(依果西的泉水冬不凉,夏不热,日夜喷涌,且甘甜可口。),再出发回家。
夏天,天高云淡,夏雨不断。上学的时候,将早已准备好的雨伞装进书包里,拿着刚从妈妈砍来的柴禾堆里拾起的木头,打落沿路树枝上的露珠,带着一天的希望翻过每座山、跨过每条河缓缓走向远处的学校。放学的时候,拿出那只早上藏在路边的口袋,顺着沿途的庄稼地扯猪草,当把和自己一样高的袋子装满的时候,不经意间已经来到了村头,这时虽然满头杂叶,满脸污垢,我也为自己能帮上母亲一点忙而欣喜万分。
秋天,满山红叶,秋高气爽。上学的时候,我将书包放进五哈叔叔为我编织的小筐里,背着背篼踏上了求学路。到火车站时,将背篼藏在堡坎后面的草堆里,拌着鸟儿的欢笑声越过铁轨,走进校门。放学的时候,因为天气还较热,我一般都是留在学校做作业,做完功课后,立刻背着书包去寻找我的背篼,在晚霞的照射下,背着背篼隐进玉米、洋芋和豆子地里,像老鼠觅食一般,眯着双眼到处寻找失落的玉米、洋芋和豆子,只要是能喂猪、养牛的东西统统装进篼里背回家用来喂猪、喂牛。
冬天,寒风呼啸,冰天雪地。这个时候读书上学是最恼火的,这个季节里,我最羡慕那些留在家里放牛看马的伙伴们。在下雪天,漫山遍野都被冰雪覆盖着,根本看不清路在什么地方,只能依靠平日里对山势的了解找到落脚处缓慢前行。放学的时候,恰巧遇到冰雪融化,山路泥泞不堪,崎岖难行,我只能扒着路边的野草和树枝艰难前进,这时注意力要格外集中,如果脚没有踩稳,一不留神就会翻到,有时侯还连翻几个跟头,弄得满身泥垢,这个季节是一年里上学最难行走的时候。
时过境迁,光阴如高山的巨石滚落一般一去不复返,我已从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成长为铮铮男儿,十多年后的今天,山路周围的那些庄稼地都已经被退耕还林了,那里林子更密、杂草更深,山路被笼罩得密不透风。在党的富民政策的照耀下,村里修通了通村公路,村民们再也不用背着沉重的大米、肥料和各种生活用品埋头艰难地走在那条记忆中的山路上。但是,因为它的近便,外出逢场、赶车的村民依然选择这条走了几十年的山路,村里的孩子们依旧像我儿时一样玩耍着经过在这条路去读书求学……
孩提时期的求学路,不仅让我顺利完成了儿时的学业,伴随我度过了难忘的童年,而且给我的童年增添了许许多多的回忆。
作者信息
姓 名:田玉华
工作单位:越西县文联
通讯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文化路1号越西县县委大楼二楼
越西县文联
邮政编编:616650
联系电话:13881530370
(0834)7613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