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沿着弯弯曲曲的道,伴着轻扬的尘,将我们带到了大山乡野场村。带着一丝期待,一丝倦意我们踏入了这个美丽朴实的村寨。刚入村寨我们就被彝族朋友的热情所感染,漂亮的服饰映入我们的眼帘,动听的歌声在村寨里回响,彝族同胞们笑着唱着,将节日的气氛渲染的异常火热。
彝族同胞是热情好客的,中午大家在学校里聚餐,简简单单的酸菜豆腐让我们赞不绝口,辣椒更是让我们难忘至极,同桌的许多朋友被辣的直叫,可是却无法抑制对它的渴望,于是不知不觉间几碗饭已下肚,方才感觉肚子似乎已经不能再装下什么,才恋恋不舍的放下手中的碗。只有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才明白也许世间最美味的东西并非山珍海味,而是这平平常常的农家素饭。
吃过午饭,便是大家自由玩耍的时刻,村民们聊天,唱歌,排练,接客,祝酒,热闹极了。期间我们还观赏了一支乐队的演练,这支乐队是由村民们自行组合的,他们有的拉二胡,有的拉胡琴,有的吹芦笙,还有的吹箫,大家相互默契配合着一起为我们演奏了一曲婚嫁之歌。顿时我们震撼了,一个大大的疑问盘旋在心中:彝族同胞人人都懂音乐吗,是自学成才还是有意培养?尤其对我的震撼更大,因为我是一个五音不全者,在学校里老师教了我很多音乐知识,可是我依然无法弄懂它们,更别说弹奏乐器。我不得不感慨彝族同胞的聪明才智。
下午六点五十分,彝族火把节晚会正式拉开了序幕,十二个节目,将彝族同胞的多才多艺以及丰富的民族文化一览无遗的展现在了我们眼前,舞蹈《七月火把节》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同胞火一样的热情,满天飞来的绣球香包,让在场的嘉宾观众热情高涨,掌声阵阵。《阿妹戚托》是彝族姑娘出嫁时,她的好友们在没有任何乐器伴奏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舞蹈踏出音乐的节奏,为新娘送去祝福,希望她婚后生活美满幸福。《山歌木叶》是彝族姑娘们用树叶来当乐器演唱的动听歌曲,歌声婉转悠扬,在有月亮的夜晚在小村庄慢慢弥漫开来,流入男孩女孩的心田。一个个原生态的节目纷纷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除了感慨彝族同胞无穷的创造性,似乎什么也不能做了。这也许是最美的晚会,因为在这儿,我们看见了真实的民族,真实的心理,真实的文化,真实的笑容与舞蹈。还有什么比这还感动人吗?
晚会结束后,便是最令人期待的篝火晚会了。熊熊燃烧的篝火,将整个舞场照得通明,随着动感的《七月火把节》音乐的想起,全场顿时沸腾起来,年轻的男女们你拉着我,我牵着你围绕着篝火跳了起来,动感的舞蹈,曼妙的舞姿,整个村庄立刻成了歌声的海洋,舞蹈的天堂,大家跳着跑着,笑着唱着,那一刻我们是欢快的,汗水溢出了我们的衣衫,疲倦却不见了踪影,各式各样的音乐不停的变换,彝家的舞者们也不停的变换舞姿,有的小女孩甚至跳起了劲舞,灵活的动作让我们羡慕不已,而小男孩也不甘示弱,随着音乐跳起了街舞,真是让人难以置信。小小年纪的他们居然能跳出这样的舞蹈。但更让我们震惊的是他们并没有老师的教导,完全就是凭借他们对舞蹈的喜爱,对音乐旋律的感受,舞由心生,心随情舞。真是极其了不起的民族啊!朋友们打趣的说:在这儿傻子都会跳舞。的确是这样的。如果在这儿给那些小弟弟小妹妹们专业的培训,也许这儿能够走出一些了不起的舞蹈家呢!
时光总是过得太快,一夜狂欢,总有天明的时刻,犹如穿上水晶鞋的白雪公主,在舞会上所有的美丽,到午夜十二点时都会化作乌有。坐在回兴仁的车上,我们既兴奋又疲倦,真希望时光可以一直停留在此之前的欢乐中,可是我们都明白那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假象而已,回到这座城市,繁忙的工作,耸立的高楼,穿流的汽车,阑珊的灯火,一切都太过辉煌,而我们却只能仰望星空,在为着成为房奴、车奴而努力拼搏。
什么时候,对物质的追求,让我们在人生的真实旅途中迷失了,我们忘了脱离物质的沉重翅膀,还可以驾着精神之翼轻松飞翔,还可以感受人生途中的美好与轻松。
昨夜,睡梦中那个村庄,那些音乐,那些舞蹈,那一双双纯真的眼睛,质朴的笑容总不断的在我脑海盘旋。我想我是爱上了那儿。
注明:以上内容转至锦绣兴仁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