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绿姑娘山

1764 0
发表于 2011-8-1 11:50: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文/张菊兰(彝族)

       彝乡是山的世界,山重山,山叠山,莽莽苍苍的起伏,郁郁葱葱的连绵。绿姑娘山,只是彝乡许许多多山中毫不起眼的一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座山就因那个悲婉凄切的民间故事,远近闻名,曾一度影响附近彝人的审美观念,成为附近彝人教育女儿的活教材。

      距我家不远处的昔南村背后悬崖峭壁上,隐隐约约,似有一个穿绿衣裳的姑娘坐在织布机旁的图影。不看不像,越看越像。多看一会,图影上的人影也似乎晃动起来,栩栩如生。有风吹过,还会发出“呜呜呜”的声音,好像是女子悲凉凄切的哭声。

       彝族民间故事里说,那是我们彝家最漂亮的姑娘。她从小长得白生生,细夭夭。两眼似龙潭水样清澈,两颊像马樱花般鲜艳;静时花见花羞,动时树见树颤;……这姑娘全身上下找不出一枚痣,觅不到一点疤。她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心灵手巧。她织出的布又细又好看。这么完美的姑娘,说亲的人不少,爱慕她的人更多,可她心高气傲,一个也看不上,天天坐在屋檐下织布。树神听说有这么一个姑娘,也不禁垂涎三尺,便派蜜蜂去做媒。蜜蜂绕着织布机“嘀嘀哆哆”、 “嘀嘀哆哆”(彝语:给行给得)地叫个不停。姑娘不知何意,赶又赶不走,心里很烦躁。这样一连六天,姑娘实在心烦,就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认为有蜜蜂来是好兆头,就对姑娘说:“明天蜜蜂再来,你就答应‘嘀叨哆叨’(彝语:行呢得呢)。”第二天,姑娘穿着绿色新衣,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坐在织布旁织布,蜜蜂又来了。姑娘照母亲的话答应。不料一声“嘀叨哆叨”刚出口,就有一阵风刮来,把姑娘连同织布机一起轻飘飘地卷走,粘到昔南村背后的峭壁上。姑娘吓得“呜呜”地哭,母亲撵到山脚,望着姑娘上不能上,下不能下,悲痛欲绝。她母亲一连三天,把饭和水盛在葫芦里,用长竹竿送上去,可每次刚要送到嘴边,就有一阵风来,刮歪了竹竿。就这样,姑娘饿死在悬崖上,成了永远的“风景”。从此,人们把这座山叫做“绿姑娘山”。

       故事本身就只是故事,但彝家老祖老辈是深信不疑的。峭壁上姑娘的身影活灵活现,故事栩栩如生,怎么假得了呢?老人们喜欢反复念叨这样一句俗语——“妞过分漂亮,树神会来卷。”彝家人认为,姑娘长得太漂亮树神就会来卷。就算树神没发现,也会带来不幸。因此,有漂亮姑娘的人家,大人总要给自己的姑娘留下一点缺陷。在我的记忆中,最常见的方法是在姑娘脸上点痣。美其名曰“美人痣”。点美人痣的方法千篇一律而且残忍,在姑娘的眉间点和颌唇沟用毛笔各画一个豌豆粒大的小圆圈,然后用针戳,再用墨汁涂到密密麻麻的针眼上。等到痊愈,姑娘的脸上就会留下两枚上下对称的黑痔。这两枚黑痔,一直陪伴着姑娘,为人妻、为人母,走完漫长而艰辛的人生路。容颜老,痔不老。青春白净的脸上,点上两枚黑痔,整块脸也似乎更生动;两只眼也好像更清澈。于是彝族姑娘争相效仿,锦上添花者有之,东施效颦者亦有之。白净的脸、蜡黄的脸、黝黑的脸、……苹果脸、鹅蛋脸、瓜子脸、……大多数彝家女人脸上都有两枚痔。祖辈母辈不说,村里和我年纪相仿的十多个姑娘中,也有四五个点了痔。绿姑娘的故事影响了彝家人的审美观念,缺陷美,成了一种时尚。

       故事本身就只是故事,但彝家老祖老辈都深信不疑的。她们认为,绿姑娘的不幸,除了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漂亮固然好,可为什么要那么清高呢?如果早答应别人的求婚,不就没事了吗?因此绿姑娘的故事成了彝家大人教育女儿的活教材。在彝家的传统观念中,男孩调皮一点没关系,女孩一定要听话。他们教育女儿,从小要谦虚待人,谨慎做事。如果目中无人,骄傲自大,会遭不幸。就算幸免于难,也会被婆家休掉。记得小时候村里的大人最常用来骂女儿的话是“再这样,以后要被婆家休掉呢!”彝家的姑娘也大多很乖巧,虽然她们对故事不以为然,但被婆家休,那是很丢脸的。只好从小学好做人、做事。

       绿姑娘山依旧矗立着,绿姑娘的影像还是若隐若现,有风过处,依然发出“呜呜”声。但知道绿姑娘的故事的人越来越少,电视里的故事丰富多彩,谁还有兴致听老辈人的故事呢?绿姑娘的故事也无法再影响人们,因为人们的意识逐渐提高,科学的教育方式也慢慢渗透到彝乡。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的民族已经摆脱了愚昧。但我总觉得,这样优美的故事不该失传,我们民族曾经的历史不该忘记。







昆明禄劝屏山中学(651500)张菊兰

2011-7-30
好贴: 5.0
好贴: 5
 
发表于 2011-8-2 08:52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