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藏族和彝族养育的诗人——白玛曲真

2981 2
发表于 2011-8-4 12:07:3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藏族和彝族养育的诗人——白玛曲真

          ——田玉华

       初次认识白玛曲真时只知道她的名字叫曲木阿芝,年轻漂亮,乐观开朗。虽然言语间透漏出些许文化人的气息,但是很难让人把她和诗人联系起来,也根本不知道她居然是和我一起奋斗在大凉山彝族地区,用青春奉献彝寨的青年人,更不敢想她是藏族和彝族养育的混血诗人……

viewfile.jpg
      白玛曲真(彝名:曲木阿芝,汉名:王蓉),藏族,有一半彝族血统。祖籍青海海南,1973年出生于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1990年开始文学创作,诗歌散文散见于全国各地各类报刊。已出版诗歌集《叶落晚秋》、《格桑花的心事》、《彩色高原》等。现在为四川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家会员,甘洛县文联常务副主席、作家协会副主席,连续五年获凉山州先进文艺工作者。

       2007年由大众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叶落晚秋》后,从浙江绍兴挂职锻炼回来的白玛曲真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出版了第二本诗集《格桑花的心事》,两年后的今天白玛曲真又推出了自己的诗集《彩色高原》,并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十余年的文学创作,二十多载的春夏秋冬,二十多年在青海湖和大凉山上的来回奔走,给白玛曲真的诗歌浇灌了丰富的文化涵养,使她的每一首诗飘逸着格桑花的扑鼻芳香;高山雪莲的温文尔雅和索玛花的艳丽迷人,让白玛曲真成了一朵飘香四溢的花朵,让读者多么喜欢,多么向往。

        白玛曲真、曲木阿芝、王蓉三个不同民族的不同名字,让诗人的身影更加动人。高山白雪哺育了她,格桑花和索玛花永远伴随在她左右。

       白玛曲真是“青海湖畔散落天涯的种子,青海湖边的游牧民族。”她喜欢高原的博大,草原的开阔,大海的蔚蓝。喜欢在诗歌中寻找生命最美的文字语言。

viewfile1.jpg
      诗集《彩色高原》里,诗人写出了自己的心声:“透过晨曦,阳光为草地穿上洁白的纱衣,天空是如此的明净,流淌着我七彩的高原梦。”

     在(高原流淌的芬芳)这首诗里,字里行间、诗里诗外透漏出了作者对故土的向往:

       当所有味道弥漫我的嗅觉/我热血膨胀,呼吸急促起来/拼劲所有的力气/加快脚步奔跑/越过城市坚硬的面容/借用鹰的翅膀,翻过阴沉的云/来到用骨架搭建的高原/雪山  草地  白色的帐篷/我看见高原上明媚的阳光/照耀着草地绽放的花朵/蓝天铺满洁白的云彩/我闭上眼睛,深深呼出洁净的空气/然后再把高原清澈的味道/吸进我的肺部,我的眼睛湿润起来/情不自禁扑进你的怀抱/高原,如何才能呼吸你的芬芳            
viewfile2.jpg

       我是藏族和彝族的女儿/我是索玛花的寨子格桑花的高原/是大凉山贫瘠土地上的苦荞花/……/这就是我/一个藏族和彝族的女儿/我是白玛曲真又叫曲木阿芝/我为一切爱与情歌唱/我用花朵的心跳/把黑夜里的星星点燃/推开你的梦把夜的黑关进我的小屋/直到你轻轻醒来

      从(我是藏族和彝族的女儿)这首诗里,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对藏、彝两民族的热爱和眷恋。珠穆朗玛峰和凉山的崇山峻岭练就了耐寒坚定的白玛曲真,奔驰的骏马和翱翔的雄鹰养育了多才的诗人王蓉,格桑花和索玛花赐给曲木阿芝诗的灵性。     


viewfile3.jpg
      站立在天地中/我不知道多少年了/路过的人  也许不清楚我的年龄/没有人记得我的从前/没有人知道我曾经燃烧的爱情/我仅仅是一道风景/在草原的尽头/骄傲的微笑/种子和根深埋在泥土里/我用不变的姿态  坚定的信念/长久地守望这片多情的土地/与天地相依到枯萎

      在(与天地相依)这首诗里,白玛曲真写出了自己对生活的乐观和对美好人生的憧憬。

     “白玛曲真这个人是清澈见底的山泉水,白玛曲真的诗则是随意飞翔的云雀。”就像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副主席、《四川文学》副主编、著名诗人牛放在为白玛曲真诗集《彩色高原》里写说的那样,白玛曲真的诗歌就像自由自在的云雀一般浪漫、欢悦……

评论2

雅姆阿松Lv.9 发表于 2011-8-4 19:23:43 | 查看全部
她的诗歌读起确实感觉和你自然,朴实,不矫情,不做作,犹如高原自由一股流淌的清溪,甘甜而清澈。
阿哲鲁仇直Lv.7 发表于 2011-8-6 15:02:34 | 查看全部
好像是我QQ好友里的人,不过她没有说是搞文化的。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